他详细解释了埽捆如何制作(用树枝、芦苇、稻草捆扎成巨大圆柱体。
内填石块泥土)、柳石枕如何抛投(用柳条编成长笼,内装石块,沉入水底固基)、不同土质区域如何采用不同的加固方式……
他引经据典,却又完全结合实际水情数据,每一个决策背后都有详实的勘测依据支撑。
其思路之清晰,方案之周密,考虑之周全,让原本对他还心存疑虑的孙德海、钱大有等人。
听得目瞪口呆,心中那点因资历而产生的优越感,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由衷的敬佩。
这位年轻的秦老弟子,并非浪得虚名。他的专业,他的严谨,他不畏艰险亲力亲为的态度,彻底折服了这些官场老吏和技术官员。
“妙啊!”钱大有忍不住抚掌赞叹,“陈公子此策,因地制宜,步步为营,既考虑了堵口,又兼顾了分流减压力,实乃老成谋国之策!钱某……心服口服!”
他这一声“心服口服”,代表着随行技术官员的彻底认同。
孙德海也长长舒了一口气,对着宇文霄拱手道:“殿下,陈公子方案缜密可行,下官认为,可按此准备,尽快实施!”
宇文霄看着自信从容、仿佛浑身都在发光的陈耀祖,心中豪情激荡。
他猛地站起身,目光扫过在场所有人,声音斩钉截铁:
“好!就依耀祖之策!即刻起,全员动员,按照方案分工,筹备物料,征调民夫!
十日之内,分洪河道必须初见雏形!半月之内,戗堤必须开始进占!此战,关乎凌州存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下官(末将)遵命!” 众人齐声应诺,声音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与决心。
方案既定,整个凌州仿佛一架被上紧了发条的机器,在宇文霄的统筹指挥和陈耀祖的技术指导下,轰然运转起来。
宇文霄坐镇行辕,运筹帷幄。
他以钦差之尊,将命令直接下达到最基层,绕开了可能阳奉阴违的中间层级。
他亲自划分责任区,工部官员、地方吏员、禁军兵士,各司其职,权责清晰。
奖惩条例被明确张贴出来:有功者,不吝赏赐,甚至可直接上报朝廷请功;
怠工、舞弊者,无论官职大小,立斩不赦!他那柄高悬的尚方宝剑,第一次展现了其凛冽的寒光,彻底震慑了所有心怀侥幸之辈。
同时,他也极力协调各方资源,确保物资供应不断,民夫食宿有着,将行政效率提到了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