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
他们此刻心中几乎都有一个荒谬却又不得不信的念头:陛下对医道防疫之精通,简直远超他们这些行医多年的专业之人!他更像是一位隐世的医道圣手!
王天佑更是听得眼中异彩连连,他消化着萧景琰的话,突然上前一步,激动地说道:“陛下!您所言‘消毒’之法,实乃防疫之圭臬!老夫……老夫忽然想起一事!”
“哦?何事?”萧景琰看向他。
“老夫多年钻研瘟疫之道,深知‘预防重于治疗’之理。曾遍阅古籍,结合自身实践,苦心研制出一种药粉。”王天佑说着,急忙从随身携带的药箱中取出一个用油纸包裹的小袋。他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是一种混合着多种草药气味的灰褐色粉末。
“此药粉并非内服,而是外用。”王天佑解释道,“只需取少许置于香炉或耐热容器中点燃,其产生的烟雾,据老夫多次试验,具有极佳的驱秽避疫、净化空气之效!其效果,或许比单纯焚烧艾草更为显着,也更类似于陛下所言‘消毒’之意!”
萧景琰闻言,眼睛顿时一亮!这不就是古代版的“消毒熏香”吗?他立刻道:“快!点燃一些试试!”
王天佑连忙取来一个小铜碟,倒入少许粉末,用火折子将其引燃。很快,一缕缕带着清苦药香的白烟袅袅升起,缓缓在书房中弥漫开来。气味并不难闻,反而有一种提神醒脑的感觉,与现代常用的艾草熏香颇为相似。
萧景琰上前几步,轻轻嗅了嗅那烟雾,感觉呼吸道一阵清凉,点头赞道:“好!此物甚好!王院正,你这药粉于此刻正是雪中送炭!若真如你所说效果显着,必能极大助力此次防疫消毒之大业!”
得到天子肯定,王天佑激动得脸色发红,连忙道:“陛下过誉!此乃老夫分内之事!”
“此药粉由何种药材配制?”萧景琰问道。
“回陛下,主要以艾叶、苍术、菖蒲为君药,佐以**白芷、佩兰、雄黄**等数味药材,研磨成极细之粉,混合而成。艾草、苍术自古便是驱疫辟邪之上品,菖蒲芳香化浊,白芷、佩兰祛风燥湿,雄黄虽有毒,但少量熏燃,杀虫解毒之力极强……”王天佑如数家珍般解释道。
萧景琰连连点头,虽然他不懂中药配伍,但听起来都是具有杀菌消毒功效的药材。“王院正,此事至关重要!朕命你立刻抽调太医院最得力的人手,集中所有相关药材,全力赶制此药粉!优先供应隔离区、各医疗机构以及人员密集之处!若能凭此物助我云州度过此劫,你不仅是全城百姓的恩人,更是功在千秋的一代名医!朕必为你请功,让你的名字和此药,流芳百世!”
“名医”、“流芳百世”!这对一个医者而言,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和梦想!王天佑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头顶,险些激动得晕厥过去,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哽咽:“老臣……老臣叩谢陛下天恩!定当竭尽所能,肝脑涂地,不负陛下所托!”
萧景琰上前扶起他:“快快请起。此药既是你心血所凝,便由你为其命名吧。将来此疫过后,朕要下令将此法与药粉配制之法刊印成册,在我大晟全境推广,惠及万民!”
王天佑站起身,激动得双手都在颤抖,他平复了一下心情,认真思索片刻,郑重道:“陛下,此药粉乃老夫为应对瘟疫所研制,旨在净化环境,祛除疫病。便称其为——净疫粉!取其‘净化疫气’之意,如何?”
“净疫粉……净疫粉……”萧景琰轻声念了两遍,点头赞道:“好!名如其效,简洁明了!就叫净疫粉!朕会命史官与翰林院将其名、其效、其方,悉数记载于太医署典籍乃至朝廷文书之中,传于后世!”
王天佑再次深深叩拜,已是老泪纵横。对于一个医者而言,能有此成就,此生无憾矣!
安排妥当之后,王天佑怀着无比激动和使命感,匆匆离去,全力组织人手赶制“净疫粉”去了。其余几名医师也领了“消毒”的具体指令,各自忙碌起来。
书房内终于安静下来。
萧景琰独自坐在案前,连日来的高度紧张和疲惫稍稍缓解,但他的眉头却并未完全舒展。倒上一杯清茶,他望着杯中袅袅的热气,思绪逐渐沉静下来,开始细细回溯这场突如其来、凶猛异常的瘟疫。
为何?
为何会在这个时间点,突然爆发如此规模的瘟疫?
他首先排除了最常见的原因——战后尸患。虽然此前与北狄大战惨烈,尸横遍野,但战后他高度重视此事,严令军队和地方官吏必须妥善处理战场遗体,集中焚烧或深埋,并派专人督查,按理说不应因此引发大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