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描绘的场景让众将呼吸急促,仿佛已经看到了狄虏在狭窄的街道上被密集弩箭成片射倒的惨状。
这时,另一名年轻的禁军将领忍不住问道:“陛下,此计大妙!既能重创敌军,又能挫其锐气。但……既然能重创其先锋,为何不趁势掩杀,出城追击,扩大战果?或许能一举击溃其主力也未可知?”
这也是许多将领心中的疑问。
萧景琰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高深莫测的笑意:“不,不仅不追击,还要放他们走。”
“放他们走?”众将更加困惑。
“没错,放他们走。”萧景琰解释道,“兔子急了还会咬人,何况是十万陷入绝境的北狄大军?若我们将其先锋死死咬住,逼入绝境,颉利为了救回前锋,稳住阵脚,必然会倾尽全力反扑。届时,即便我们能胜,也必然是惨胜,我军伤亡必将极其惨重,这云州城,恐怕也守不住了。朕,不能让将士们做无谓的牺牲。”
他话锋一转,手指无意识地在沙盘边缘敲击着,眼中闪烁着洞悉全局的智慧光芒:“我们放他们回去,让他们‘休整’。而根据时间推算,那支被假情报骗出王庭、由各部族组成的四万‘援军’,也快要抵达前线了。”
他看向众人,语气带着一种一切尽在掌握的从容:“你们说,当颉利看到这支本该去‘救援’他被围大军的援军,突然出现在云州城下,而他与王庭的联系又莫名中断……他会怎么想?”
书房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将领都陷入了思索,随即,一道道恍然和敬佩的目光投向了萧景琰!
那名之前提出疑问的老将王副将,更是激动地一拍大腿:“妙啊!陛下!颉利只要不傻,立刻就能推断出王庭出事了!后方根基动摇,老家被端,他哪里还有心思全力攻城?必然是心慌意乱,归心似箭!他麾下的士兵得知消息,军心也必然大乱!届时,他进退失据,士气低落,才是我军真正出击,奠定胜局的最佳时机!”
“原来如此!陛下深谋远虑,末将等远远不及!”
“此计环环相扣,不仅算计战场,更算计人心!末将佩服!”
所有的疑惑和顾虑瞬间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对皇帝陛下高超战略的由衷叹服和必胜的信心。
萧景琰见再无疑问,神色一肃,朗声道:“既无疑义,那便如此定策!各军、各营,立刻按照部署,下去准备!外城撤退需有序,伴装溃败需逼真,内城埋伏需隐秘,火力准备需充分!明日一战,不仅要打疼颉利,更要打掉他的魂!”
“臣等领命!”
“末将遵旨!”
众将轰然应诺,声音中充满了昂扬的斗志。他们纷纷躬身行礼,随后转身,带着明确的指令和沸腾的战意,大步流星地离开行宫,奔赴各自的防区,去为明日那场决定性的“败退”与“伏杀”做最周密的准备。
书房内,再次只剩下萧景琰与郭崇韬,以及那仿佛无处不在的阴影。
萧景琰走到窗边,负手而立,遥望北方。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重重夜色,看到了那支正在草原上埋头赶路、对即将面临的巨变一无所知的四万北狄援军。
夜色深沉,笼罩在那些疾行的人马身上,寒风掠过荒原,卷起枯草,发出呜咽般的声音,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命运的无常,与一场早已注定结局的、残酷的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