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磐石非石

滴血惊神阙 岩胜 2399 字 11天前

离开祖灵之地那片被血与火浸透的古老遗迹,十八道身影在苍茫无边的林海间沉默疾行。他们的速度远超来时,突破后的身躯内奔腾着近乎无穷的力量,脚步踏在积年堆积的落叶与松软泥土上,竟只发出极轻微的沙沙声,显示出对自身力量精妙入微的掌控。参天古木的枝叶在头顶交错,将阳光切割成碎片,洒落在众人迅捷如风的身影上。山林间的飞鸟走兽往往直至他们掠过许久,才惊觉般发出簌簌声响,仿佛这群人只是掠过林间的风,无形无迹,却带着令人心悸的压迫感。

项易奔行在队伍的最前方,心神却大半沉凝于那柄暗沉无光的镇岳锏内。古锏如今重量内蕴,其内部那片扩张后的虚无空间缓缓旋动,寂灭真意与混沌真元彼此交织,带来一种沉甸甸的、近乎大地般的踏实感。他能够清晰地感知到自身与这片天地之间的联系变得更为紧密,每一缕风,每一片叶的颤动都仿佛直接映照在心湖之上。

然而,这也让他更加清晰地感受到那冥冥之中无处不在的、冷漠而威严的规则凝视,那是天道的注视,亦是悬于所有修行者头顶、绝不容触碰的铁律:“师傅告诉他的,修士之力,不可加于凡俗。一旦越界,天律司的无情追缉与天道反噬便会顷刻降临。”这无形的枷锁如同冰冷的缰绳,勒着他们刚刚获得、渴望宣泄的沛然之力,迫使每一个人在力量与规则之间寻找着精准而危险的平衡。

在即将踏出十万大山最后一道险峻山脊线、前方已然能望见南疆平原朦胧轮廓之际,项易毫无征兆地停下脚步,抬起右手,紧紧握拳。

身后十七道身影瞬间由极动转为极静,如同十七尊骤然凝固的雕像,所有声息顷刻敛去,完美地融入山林背景之中,甚至连呼吸都变得悠长而几不可闻。无需任何言语,长期的生死并肩早已淬炼出他们之间惊人的默契。所有人都感知到了项易身上骤然提升的警惕与那一闪而逝的冰冷杀意。

侧翼,项忠的身影如狸猫般从一丛茂密的刺藤灌木后悄无声息地滑出,贴近项易,声音压得极低,仅容身旁几人听闻:“前方隘口,位于我们东边方向,岩壁第三处凸起后,两人。而西边方向,枯木树洞内,一人。隘口正前方乱石堆,视野最佳处,一人。都是老手,伪装极佳,几乎与环境融为一体,呼吸绵长、心跳稳缓,是行伍人中的顶尖暗桩,身上带着军弩和窥筒,是观亮子的。”

“暗桩?”石头浓眉微蹙,白玉般的指骨下意识地轻轻摩擦,发出极细微的沙沙声,“蹲了多久了?能看出是哪路神仙放的钉子吗?”

“枯木树洞里那个,身边的干粮碎屑和排泄物痕迹判断,至少埋伏了两天以上。岩壁后的两个,更换潜伏位置的痕迹很新,应该不超过六个时辰。他们极其谨慎,几乎不移动,只用铜镜反光远远观察通道出口,彼此间以鸟鸣声传递简单讯号。家伙事儿是军中的制式,但所有字号都被磨干净了,是净货。”项忠眼神锐利如鹰,显然早已将一切细节收入眼中。

项易目光微凝,混沌真元带来的超凡感知如同水银泻地般无声向前蔓延。他看得比项忠更加清晰:那四个潜伏者呼吸绵长,心跳缓慢有力,肌肉线条流畅而蕴含着爆发力,显然是经受过最严酷训练、体能远超常人的精锐探子。但他们体内空空如也,并无半分真元或灵力的波动,确确实实只是凡俗行伍。他们携带的是军用的硬弩、淬毒的匕首、用于攀援的飞爪钩索,以及用来远距离观察的青铜窥筒。装备精良,战术动作纯熟老辣,带着浓厚的军伍痕迹,却又被刻意抹去了一切可能标识身份的印记,干净得过分。

“不是冲着我们来的,或者说,不全是。”项易的声音平淡地在众人心中响起,带着一丝冰冷的了然,“他们是眼睛,不是刀子。是背后那人放出来盯梢的暗钉子。”

影七的身影在不远处一棵古树的阴影里若隐若现,接话道,声音依旧冰冷无波:“看他们的观察重点和布防姿态,是在监控所有从这条秘道出来的人和物。记录,汇报。我们,或许只是他们等待的目标之一。用的是军中望雀的法子,但更隐蔽。”

众人顿时明了。对方并非知晓他们具体何时出来,而是在所有可能离开祖灵之地的出口都布下了这种长期的监视哨。这些探子的任务并非战斗,而是确认——确认是否有幸存者出来,确认出来的是谁,状态如何,然后将这些情报传递回去。幕后之人心思缜密而冷酷。动用精锐作为监视者,是最安全也是最隐蔽的选择。即便被其他人发现,只要这些探子不主动攻击,修士通常也不会自降身份、冒着触犯天条的风险去对付他们。而一旦砺锋营按捺不住出手杀了这些凡人探子,那才是真正落入了对方的算计,立刻就会成为天律司追捕的对象。

“看来,有人很想第一时间知道我们的消息,这是怕咱们折在里面,还是怕咱们囫囵出来?”项易的声音听不出喜怒,目光如同实质般扫过那四个隐藏极佳的监视点,“既然他们等了这么久,总不能让他们空手而回,得给他们背后的主子递个响儿,报个平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石头,雷洪,你们俩去请乱石堆和枯木洞的那两位过来,手脚干净些,别弄出动静,也别伤性命,咱们不碰天条。阿苏,无影,岩壁后那两位,交给你们,同样手法。忠伯,带人警戒四周,再筛一遍,确认有无第二层暗扣子。其他人,原地待命,敛息静观。”命令细致而清晰,强调了请而非杀,明确了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