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万花筒的碎片

“Kaleido Scope”(万花筒)——这个名字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启明”内部激起了层层涟漪。信息部门立刻全力运转,对这个神秘的组织进行地毯式搜索。

然而,结果令人意外,又在意料之中。

公开网络上几乎找不到“Kaleido Scope”的任何有效信息,它像是一个只存在于特定圈子里的幽灵。但在深网和一些被遗忘的学术数据库角落,技术团队挖掘出了一些碎片。

它并非一个公司或注册机构,更像是一个松散的理念社团或者说……精英沙龙。其活跃期主要在十几年前,恰好是“彼岸”项目从纯理论研究向应用探索转向的时期。“Kaleido Scope”不定期举办私人聚会,参与者名单保密,但流传出的零星信息显示,与会者多是金融新贵、前沿科学家、行为心理学家以及…像沈默那样拥有大量闲置资本、寻求刺激与新奇投资的富二代。

(林晚晚看着初步报告,内心:“Kaleido Scope”…是“彼岸”用于筛选、吸引和腐蚀潜在合作者与资金提供者的外围手套?)

白瑾对苏晴提供的照片中的金属摆件进行了图像增强和模型比对,确认其设计风格与“彼岸”早期推崇的“混沌有序”美学高度一致。更重要的是,技术团队在增强后的图像中,隐约分辨出摆件基座上一个极其微小的、如同雪花般的六芒星蚀刻图案。

(白瑾汇报:“这个图案,在我们缴获的、属于卡斯帕·冯·海登堡的私人物品中也出现过,可以确认是‘暗影理事会’核心成员之间使用的一种隐秘标识。”)

线索清晰地指向了“彼岸”及其背后的“暗影理事会”。沈默不仅很早就是其目标,甚至可能一度是受到“赏识”的圈内人。那个被他带回家的摆件,或许不仅仅是装饰品,更可能是一种身份象征,或者…某种未被激活的监听、影响设备?

想到沈怀安幼年曾长时间在这样一个东西旁边玩耍,林晚晚感到一阵寒意。她立刻安排对苏晴和沈怀安进行了一次最全面的身体和神经系统检查,所幸并未发现明显的异常植入物或后遗症。但这并不能完全打消她的担忧。

“蛛网”小组那边,对沈怀安发现的那个规律性IP的破解取得了突破。技术团队利用一个未被公开的底层协议漏洞,成功渗透了其访问的加密云空间。

里面存储的东西不多,但令人触目惊心。

不是商业数据,也不是技术文档,而是一份份代号档案。每个档案里只有寥寥几条信息:目标姓名(部分为化名)、年龄、职业缩写、一个简短的行为或心理特征描述(例如:“风险偏好型”、“完美主义者”、“易受暗示”),以及一个时间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