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瑾咬了一大口,麦饼又干又硬,噎得他直瞪眼。李砚从腰间解下水囊,递给他:“慢点吃,没人跟你抢。”月光下,赵瑾的脸红扑扑的,像个偷吃到糖的孩子。
“先生,”他忽然开口,嘴里还嚼着麦饼,“你说……咱们能成功吗?”李砚望着远处青川河的方向,那里一片漆黑,只有几颗星星在水面上闪着光。“只要咱们小心点,就能成功。”他顿了顿,又说,“就算被发现了也没关系,至少咱们试过了。”
赵瑾用力点头,把最后一口麦饼咽下去:“对!试过了总比后悔强!”他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土,“走吧,争取天亮前赶到柳家村。”
两人继续往前走,脚步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偶尔有夜鸟被惊起,“扑棱棱”地飞上天,吓他们一跳。赵瑾紧紧攥着火石,手心全是汗。李砚则时不时抬头看看星星,辨认方向——这是他在地球学的野外生存技巧,没想到在异界派上了用场。
走到十里坡时,天已经蒙蒙亮了。远处的青川河像条银色的带子,在晨光中闪着光。赵瑾指着河边的一片茅草屋:“那就是柳家村!小五说他舅舅家就在最东头,门口挂着渔网。”
两人加快脚步,踩着露水往村里走。路边的野草上挂着露珠,打湿了他们的裤脚,冰凉冰凉的。快到村口时,赵瑾忽然拉住李砚:“等一下。”他指着村口的老槐树,“树上好像有人。”
李砚眯起眼睛,果然看见槐树上蹲着个黑影,手里拿着把弓箭,正往他们这边看。他心里一紧,刚想拉着赵瑾躲起来,就见那黑影从树上跳下来,朝着他们跑过来,嘴里喊着:“先生!世子爷!”
是小五!他头上还戴着顶破草帽,帽檐压得很低,看不清脸。“你们可来了!”小五跑到他们面前,喘着气说,“我舅舅说,炎国的人今天早上在南岸加了岗,咱们得从芦苇荡绕过去。”
赵瑾松了口气,拍着小五的肩膀:“好小子,够机灵!”小五咧嘴一笑,露出两排白牙:“快跟我来,我舅舅准备好了船,藏在芦苇荡里,趁天亮前能渡咱们过去。”
三人往芦苇荡走,露水打在芦苇叶上,“沙沙”作响。李砚回头望了一眼王都的方向,城门已经隐约可见,像个模糊的剪影。他知道,从他们踏出城门的那一刻起,就没有回头路了。
但他不后悔。就像《非战策》里写的:“战者,危事也。然,畏危而不进,危更甚。”有些险,必须冒;有些事,必须做。为了那些在城楼上欢呼的士兵,为了那些在窝棚里挨饿的孩子,也为了他心中那个“以文止戈”的梦想。
芦苇荡里,一艘小小的渔船藏在深处,船身上盖着茅草。小五的舅舅正坐在船头抽烟,见他们来了,赶紧把烟锅磕灭:“快上船,再晚就来不及了。”
李砚和赵瑾跳上船,船身晃了晃,溅起水花。小五解开缆绳,拿起船桨:“坐稳了!”渔船缓缓驶离岸边,朝着青川河南岸划去。
晨光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李砚望着越来越近的南岸,心里忽然充满了期待。他不知道等待他们的是什么,但他知道,这趟偷溜出去,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