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从手部的外部特征,林深就能迅速做出初步判断:A床尸体属于一个长期从事繁重体力劳动、年岁已高、饱受慢性关节疾病困扰的老人;B床尸体则相对年轻,死亡原因很可能与急性大量失血有关。
但这还远远不够!神域提示“寻找最‘新鲜’的死亡”,需要更精确的死亡时间来判断谁是关键的“证人”!这把“真凶之钥”出现在这里,所谓的“真凶”很可能就在这两具尸体之中!或者说,其中一具尸体(很可能是新死者)的死亡,本身就揭示了真正的凶手?钥匙关联的是指向凶手的证据?
林深的目光聚焦在那两只紧握的拳头上。这紧握的姿势,是典型的死后僵硬的表现!尸僵通常在死后1-3小时开始出现,由咬肌、颈肌开始,逐渐向下发展,4-6小时波及全身,12-16小时达到顶峰,持续24-48小时甚至更久后开始缓解。
他小心翼翼地伸出右手食指,屏住呼吸,极其轻柔地触碰了一下A床尸体露出的手腕皮肤。
触感冰冷、僵硬,如同触摸一块冰冷的岩石。他尝试用极小的力道轻轻扳动其紧握的手指。阻力极大!几乎纹丝不动!如同焊接在一起的铁块!这说明尸僵已经完全发展到了顶峰,并且可能已经持续了相当一段时间。
接着,他同样谨慎地触碰了B床尸体的手腕。同样冰冷刺骨,但当他尝试用同样的微小力道扳动其紧握的手指时,感受到的阻力明显小于A床!虽然依旧僵硬,但并非完全固化,带着一种尚未达到最终硬度、略显韧性的感觉,指关节似乎还有极其微小的活动空间。
尸僵程度存在显着差异!林深心中猛地一凛。A床尸体尸僵完全固化,死亡时间较长,很可能超过24小时,甚至更久。B床尸体尸僵虽已形成,但未达绝对顶峰,手指尚存极其细微的韧性,死亡时间显然要短得多!
但这仍然是相对粗略的判断。要精确锁定“最新鲜”的死亡,需要更确凿、更客观的生物学证据。神域提示“死亡是最终的证人”…还有什么比人体最基础的支撑结构——骨骼——更能忠实地记录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痕迹?
林深的目光瞬间变得无比锐利,如同最精密的扫描仪,死死锁定在两只手露出的指骨区域!尤其是远端指骨的骨密度,以及指骨关节面的形态和边缘状况!这些都是判断年龄、慢性损伤以及死后变化的关键指标!
小主,
他几乎是屏住了呼吸,凑得更近,鼻尖几乎要碰到那冰冷僵硬的皮肤,借助太平间惨白黯淡的灯光,调动全部医学知识,进行显微级别的观察。
A床尸体:
指骨关节的关节面边缘可见非常明显的、致密且宽大的骨赘增生,如同珊瑚礁或鸟嘴般突出,包裹着关节边缘,使得关节间隙明显变窄。这是长期慢性机械性劳损和退行性骨关节炎的典型标志,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缓慢发展才能形成如此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