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父皇的雷霆之怒,以及满朝文武的口诛笔伐,朱平安却依旧镇定自若。他再次躬身,双手呈上一份早已准备好的奏折,朗声道:“父皇息怒,儿臣并非不知轻重。”
他没有直接回应那些指责,反而话锋一转:“儿臣自知德薄能鲜,不堪大任。然,父皇明鉴,如今朝局看似平稳,实则暗流汹涌。太子新废,人心浮动,更有宵小之辈,借所谓‘拥立’之名,行党同伐异之实,意图裹挟父皇,扰乱朝纲,其心可诛!”
此言一出,方才还叫嚣不已的王安康等人,顿时像被掐住了脖子的鸭子,声音戛然而止。朱平安这话,分明是在指桑骂槐,将他们昨日的“拥戴”定性为“扰乱朝纲”!
朱平安的声音愈发洪亮:“儿臣恳请监国,并非贪恋权位,更非觊觎大宝。而是恳请父皇,将这监国之位,当成一道‘考题’!”
“考题?”朱乾曜的眉头微微一蹙,怒意稍减,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正是!”朱平安语气铿锵,“这道考题,既是交给儿臣,也是交给朝中所有真正心怀天下、愿为泰昌鞠躬尽瘁之人!儿臣愿立下军令状,以一年为期!若一年之内,儿臣能使国库充盈,百姓安居,吏治清明,则证明儿臣尚有微末之能,堪为父皇分忧解难!”
他顿了顿,声音中充满了破釜沉舟的决绝:“若一年之后,泰昌国势依旧,甚至有所衰退,儿臣无能,甘愿自请削去皇子身份,贬为庶人,永不干涉朝政!此誓,天地可鉴!”
话音落下,整个太和殿内,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被朱平安这番话给震住了。
他竟然用自己的皇子身份,用自己的身家性命,立下了如此沉重的赌约!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政治表态,这是一种近乎悲壮的豪情!他将世家们精心设计的“捧杀”阳谋,用一种更彻底、更决绝的“对赌”阳谋,硬生生给顶了回去!
王安康等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反对?他们若反对,岂不就是承认自己心虚,怕朱平安真的做成了?怕泰昌真的在他手中中兴?那他们这些口口声声“为国为民”的世家,岂不成了笑话?
支持?万一朱平安真的失败了,那这一年的折腾,岂不是让本就动荡的朝局雪上加霜?这个责任,谁来承担?
朱平安这一招“以退为进”,直接将了所有人一军,让他们进退维谷,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