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子继续念道:“功过相抵,不予追究。特赏银千两,以示嘉勉。望尔今后好自为之,勤勉政事,不得再有此等惊世骇俗之举。钦此!”
“儿臣,谢父皇隆恩!”
朱平安叩首接旨,双手高高举起,接过了那份沉甸甸的圣旨。
直到小李子被客客气气地请去偏厅休息,大堂内的气氛依旧诡异。
萧何捻着胡须,第一个开口,语气中满是忧虑。
“殿下,这份圣旨,看似是赏,实则是罚啊!”
他往前一步,压低了声音:“‘不得再有惊世骇俗之举’,这分明是警告!陛下是看在您治理有功的份上,才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我们……必须收敛了。”
荀彧却摇了摇头,提出了不同看法。
“萧大人此言差矣。在我看来,这恰恰是陛下对殿下的保护。”
他看向朱平安,分析道:“圣旨前半段的斥责,是说给天下儒生听的,是为了平息都察院那些御史的怒火。而后半段的赏赐和赞扬,才是陛下真正想对殿下说的话。这千两白银,就是陛下的态度!”
两人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一旁的贾诩,从头到尾一言不发,只是嘴角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都不对。”
朱平安将圣旨放在桌上,轻轻展开。
他的手指划过“赏银千两”那几个字,脸上露出了一抹自信的笑容。
“父皇的意思很简单。”
萧何与荀彧同时看向他。
“斥责是假的,是说给别人听的。赏赐是真的,是给我的。”
朱平安站起身,踱了两步。
“父皇这是在告诉我:‘老六,你干得不错,但动静太大了,给老子惹了点麻烦。这钱你拿着,算是封口费,以后做事,聪明点,别再把事情捅到朝堂上来,让朕难做!’”
这番通俗甚至有些“大逆不道”的解读,让萧何和荀彧都愣住了。
他们还在分析字句间的微言大雅,朱平安却已经洞穿了皇帝作为“父亲”和“君主”的双重矛盾心理。
这才是最精准的解读!
既是君王的敲打,也是父亲的偏袒。
就在此时,一名亲卫快步走入,手中捧着一个钱袋。
“殿下,那位李公公说要去方便一下。”
朱平安笑了笑,接过钱袋,掂了掂分量。
“去吧,告诉李公公,天气转凉,让他添件衣裳。”
亲卫心领神会,躬身退下。
不多时,那名小李子太监便满面春风地回来,看向朱平安时,笑容里少了几分程式化,多了几分真切的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