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旨宣读完毕,传旨太监皮笑肉不笑地将明黄卷轴合上,递到朱平安面前。整个庭院,落针可闻。
萧何与荀彧等人脸色煞白,后背已渗出冷汗。太庙之前,列祖列宗,文武百官……这不是审问,这是公开的审判,是放在火刑架上炙烤。一旦应对有半点差池,便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朱平安接过圣旨,脸上却不见丝毫慌乱,他平静地起身,甚至对那太监笑了笑:“有劳公公了。”
这番镇定,反倒让那太监心里犯起了嘀咕。
当晚,瑞王府书房灯火通明。
“主公,此去京城,凶险万分!”萧何忧心忡忡,“陛下此举,分明是要将您置于风口浪尖,稍有不慎……”
朱平安抬手,止住了他的话。他环视一圈,目光在每一位心腹的脸上扫过,声音沉稳有力:“京城,我非去不可。我若不去,便是心虚。我若退缩,景云的民心士气便会一泻千里。”
他看向戚继光:“元敬,我走之后,景云军务由你全权负责,三军将士,务必严加操练,不可有丝毫松懈。”
“末将领命!”戚继光抱拳,声如洪钟。
“萧何,荀彧,王景,”朱平安转向三位大才,“运河工程与农事绝不可停。无论京城发生什么,都要确保景云内部的稳定,这是我们的根基。”
“主公放心。”二人齐声应诺。
他又看向沈万三:“万三,经济是命脉。稳住粮价,安抚商户,玲珑阁的商路要时刻保持畅通。”
安排妥当,众人心中稍定。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贾诩,缓步上前,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巧的锦囊,递到朱平安面前。
“主公,”贾诩的声音很低,眼神里却闪烁着一丝奇异的光芒,“此去京城,变数太多。若到万不得已,走投无路之时,可打开此囊,或有转机。”
朱平安接过锦囊,入手微沉,他点点头,郑重地将其贴身收好。
“此行,我只带四人。”朱平安的目光最后落在角落里的几人身上,“典韦,许褚,元芳,还有……”他看向狄仁杰,忽然笑了,“怀英,此去京城,怕是要辛苦你这张嘴了。”
狄仁杰抚须一笑,眼中是智珠在握的从容:“为主公分忧,乃臣之本分。”
三日后,启程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