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民以食为天

红布飞扬而起,露出了下面两个“小山”的真面目。

一边是褐色的、坑坑洼洼、沾着泥土的“土疙瘩”。

另一边是红皮的、形状不一、看起来更像某种怪异根茎的东西。

整个广场,陷入了一片死寂。

短暂的寂静之后,是冲天的哗然与质疑。

“这是什么?”

“就这?这就是神物?”

“这不是地里挖出来的土块吗?这也能吃?”

失望的情绪如同瘟疫般蔓延开来。

就在这时,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在两个人的搀扶下,颤巍巍地走上高台。

“是徐光启!农学大家徐老先生!”人群中有人认出了他。

徐光启的出现,让骚动的人群稍稍安静了一些。

徐光启走到那堆“土疙瘩”前,伸出干枯的手,轻轻抚摸着,如同抚摸着绝世珍宝。他的声音因激动而颤抖,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响彻全场:

“乡亲们!此物,名为土豆!经我亲手试种,其产量……亩产三千斤!”

他又指向另一堆:“此物,名为红薯!其产量……亩产近四千斤!”

“轰!”

人群炸了。

亩产三千斤?四千斤?

这是什么概念?如今泰昌最好的良田,种上最好的麦子,风调雨顺之下,亩产也不过三百斤!这翻了十倍的产量,是神话吗?

小主,

“假的吧!吹牛也不打草稿!”

“徐先生是不是老糊涂了?”

质疑声更大了,但这次,质疑中夹杂了一丝不敢置信的震撼。

朱平安早有预料,他对着台下一挥手。早已准备好的王府护卫,立刻在台下架起了十几口大铁锅,锅下烈火熊熊,锅里清水翻腾。

一筐筐的土豆和红薯被抬了上来,当众投入河水中清洗干净,然后直接扔进了沸腾的大锅里,盖上锅盖,现场蒸煮。

没有复杂的工序,没有华丽的表演,只有最朴实、最直接的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