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清晨。
当第一缕阳光,照进这座饱经战火的京城时,城内的百姓发现,天,似乎都比以往更蓝了一些。
战争的阴霾,正在散去。
希望的曙光,正在降临。
皇宫,太和殿。
这座象征着泰昌王朝最高权力的宫殿,此刻正站满了人。
左边,是以戚继光、赵云、李朔、典韦、许褚等一众武将为首的,此次京城保卫战的有功之臣。
他们一个个盔甲上还带着未干的血迹,身上散发着浓烈的铁血煞气,与这金碧辉煌的大殿,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他们站得笔直,如同标枪,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胜利的喜悦和自豪。
而右边,则是以大皇子朱承泽、二皇子朱承煊为首的王公大臣,世家贵胄。
他们一个个衣着光鲜,华贵无比,但脸色,却比死人还要难看。
他们不是站着,而是跪着。
黑压压地,跪了一地。
每个人的身体,都在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眼神中,充满了惊恐和不安。
就在刚才,一群如狼似虎的锦衣卫,踹开了他们的大门,以“瑞王有请”的名义,将他们从温暖的被窝里,直接“请”到了这里。
他们不知道朱平安要干什么。
但他们心中,都有一个极其不祥的预感。
大殿的正上方,金龙宝座之上,坐着的,是皇帝朱乾曜。
他换上了一身崭新的龙袍,但苍白的脸色和空洞的眼神,却让他看起来像一个没有灵魂的木偶。
而在他的身边,站着的,是朱平安。
他依旧是一身王袍,负手而立,平静地看着底下这泾渭分明的两群人。
整个大殿,安静得可怕,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见。
“父皇,”朱平安首先开口,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默,“儿臣幸不辱命,草原蛮夷已退,京城之围已解。今日召集文武百官,便是要论功行赏,以彰国威。”
朱乾曜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只是无力地挥了挥手。
“准……准了。一切……由你做主。”
得到了皇帝的许可,朱平安向前一步,目光扫过底下所有人。
“京城保卫战,我军将士,浴血奋战,居功至伟!”
“戚继光!”
“末将在!”戚继光上前一步,声如洪钟。
“你率军奇袭卧龙坡,火烧敌军王帐,为我军大胜,立下首功!本王封你为‘镇北侯’,食邑三千户,赏黄金万两,绸缎千匹!并任‘京畿防务总指挥’,统领京城内外所有兵马!”
“轰!”
此言一出,满场皆惊。
侯爵!
这可是泰昌王朝,除了皇室宗亲之外,武将所能获得的最高封赏!
而且,还直接掌控了京城的兵权!
这简直是一步登天!
“谢王爷!”戚继光也是心头一震,随即大喜,单膝跪地,大声领赏。
“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