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早期运输大队长

“你说咱为啥打你?”

和尚议政,配享太庙,这朱老四……

朱元璋真是要气炸了。

朱棣摸了摸鼻子,以后的永乐大帝犒赏功臣是他的事,现在的朱棣可不敢跟老爹呛声。

永乐朱棣想到病重的姚广孝,叹了口气,今晚去见见老朋友吧。

刘伯温则是有些惊讶的想着,朱棣对姚广孝这位功臣确实好啊,自己不知道能不能配享太庙。

朝堂上战战兢兢的其他文臣武将,都将目光暗暗投向了朱棣,这位对功臣是真的大方啊。

已知朱元璋杀功臣,他们这些人怎会不想着寻一条出路呢。

他们早在起义时就将生死置之事外了,但不为自己,也要为子孙想想吧。

朱元璋看到众人的反应,暗暗记在小本本上,改天再收拾这些人。

秦始皇看到易学家,也暗自记在小本本上,再看看后面有没有其他能用的,诸子百家这些人他都要用上。

“孔明之才世所罕见,后世这僧侣竟能与你相提并论,足见他在这位永乐大帝登上皇位上所起的作用。”

同样是谋天下,他之于孔明,朱棣之于姚广孝,朱棣成功了,那他们呢?

“主公亦是明主,不必自扰。”

诸葛亮看出了刘备的焦虑,可他们情况不一样,结果当然也有可能不同。

刘备点了点头,希望天幕后面能给他们一些指示。

{公元1390年的寒冬,三十岁的朱棣奉父亲之命出征漠北,这是他第一次直面北方草原的强悍之敌,他要向父亲证明自己的雄才伟略,居于皇子之最。

但北方草原的严寒格外刺骨,同朱棣一同出征的还有晋王朱棡,朱棡在广袤的草原中奔波了好几个月,却找不到半个敌人,最终无功而返。

朱棣的结果却截然相反,北元太尉乃儿不花成为了他的座上宾,朱棣一面派出曾与乃儿不花有交情的军官去劝降,一面悄然包围了乃儿不花的营帐。

乃儿不花见大势已去,不得不去面见朱棣。面对败军之将,朱棣再三款待,乃儿不花大为触动,他对这个燕王心悦诚服,下定决心归顺大明。

捷报传到京师朱元璋高兴的说“肃清沙漠者,燕王也”}

【可惜了,老朱没选朱棣。

他真的,我哭死,到死都在致力于肃清沙漠。

他一生都在向父亲证明,他比自己的侄子更适合做大明帝国的掌控者。】

朱元璋:“……”

别说了。

咱知道咱选的继承人废了,但咱没选朱棣无非是那几个原因。

谁知道,朱棣就反了呢?

晋王朱棡看向朱棣的眼神夹杂着羡慕和不满,这什么人啊,还捧一踩一的,就不能把他忽略过去吗?

搞得他跟李广似的。

丢面。

晚年的朱元璋,沉默的看着天幕,身上泄露出来的威严气息,让周围的人紧张不已,隐隐有些承受不住。

{此后,朱棣威名大振,更受朱元璋的倚重,多次被朱元璋受命参与北方军事。

后来朱棣又多次率军出征,抓获北元大将索林帖木儿等人,战功卓着。}

{公元1392年,被朱元璋寄予厚望的太子朱标,因病去世,年仅三十七岁。

朱元璋为了杜绝诸王对皇位的觊觎,决定立朱标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这种特殊的传位安排,让朱元璋的儿子们大失所望。}

【朱元璋的大明在他决定给朱允炆的时就开始亡了。

朱元璋是真没想过传位给朱标以外的儿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