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你的诗句流传后世了……”
友人特别为李白高兴,能在天幕上被点名的,不是皇帝,就是造反英雄。
李白能跟背诵天团一起上榜,说明后世人一直在学李白的诗,这可是青史留名,扬名立万的荣誉!
李白抬头洒脱一笑,后世之名,不必太过在意,但他确实想用此名气求官。
李隆基大手一挥,对着高力士说:“去请李白。”
李白虽然有才华,但过于理想主义,这性子不适合进入朝堂。
但现在李隆基因为千古半帝而焦虑,能用的人才,他都不会错过。
再不漂白一下,这强抢儿媳的名声,还能不能要了?
大宋前的朝代皇帝,对活字印刷术等四大发明的突破非常感兴趣,恨不得天幕细细说清,是怎么突破的。
纸币?
秦始皇感觉到,纸币的出现在天幕看来很重要,他心里隐隐有个想法,但基于现实,还是按压下去。
不是时候啊。
各个时期的宋仁宗,看到后世人说他懦弱,他也很是无奈。
没有皇帝不想独揽大权,只是他自知能力不行,只能任由臣子发挥。
仁宗?
这代表朕是个好皇帝,还是因为朕足够听话呢?
看多了大明的皇帝与文官争权,再看他将文官地位推到了极致,共治天下,的确显得太过窝囊……
{宋仁宗原名赵受益,后改名为赵祯。
赵祯出生的时候,他的前五个哥哥已经全部夭折,所以说,赵祯生来就注定要做皇帝了。
然而赵祯的童年,并没有因此变得幸福多少。
他刚生下来的时候,就被从生母李氏那里抱走,送到了德妃刘娥的宫里。
后世还因此演绎出了,狸猫换太子的故事。
虽然在真实的历史中并没有狸猫,但赵祯一直也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谁。
因为自己的父亲一直想立刘娥为皇后,但苦于朝臣的反对,于是在李氏生下皇子后,就直接把孩子抱到了刘娥的宫里。
为的就是能让刘娥名正言顺地当上皇后。
但是刘娥的心思并不在赵祯身上,她把精力都放在参与朝政中,就把孩子送给了杨淑妃抚养。
公元1022年,宋真宗驾崩,时年十三岁的赵祯登基,是为宋仁宗。}
亲政前各个时期的赵祯,无比震惊的看着天幕,大娘娘不是他的生母。
是了,一切都说得通了。
大娘娘与他没有寻常母子的亲密,还一直把持朝政,不肯放权,就是因为她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
而大娘娘没有效仿武则天,就是因为自己没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