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账目清理,滴水不漏。蔡琰亲自带领最可靠的账房先生,连夜核对整理所有账本,确保每一笔收入支出都有清晰来源和去向,尤其是与宫廷、少府监、各大府邸的往来账目,必须做到天衣无缝,经得起最严苛的审查。
第二,工艺合规,有据可查。将造纸所用原料的采购凭证、工匠的雇佣契约、工坊的安全规范等所有文件整理归档,证明纸坊经营完全合法合规。
第三,主动沟通,寻求外援。蔡琰立刻亲笔修书两封,一封给荀攸,一封给父亲蔡邕,将今日之事如实相告(略去蹇硕部分),陈明冤屈,请求他们在必要时主持公道。同时,也让赵云通过他的渠道,将消息透露给袁荧小姐。
第四,内部整肃,严防内鬼。经历此事,蔡琰更加确信纸坊内部有卫家的眼线。她让赵云暗中排查,揪出可能的内应,同时加强核心区域的戒备。
果然,第二天上午,程御史的正式公文就送到了纸坊,要求“云琰纸坊”在三日内,将近年所有账目、契约、货单等文书送至御史台备查,并要求掌柜蔡琰、赵云随时听候传唤。
这一次,程御史手续齐全,态度强硬,再无转圜余地。
蔡琰没有选择硬抗,她冷静地回复:遵命照办。但要求御史台出具详细的查账范围和清单,并派员在纸坊内指定区域查阅,以免原件遗失或被篡改。同时,她提出,查阅账目时,需有第三方见证(暗示可请尚书台或大理寺派员),以确保公允。
这一手,既表示了配合,又守住了底线,将调查置于相对公开的监督之下,避免了对方在账目上做手脚的可能。
程御史没想到蔡琰如此老练,只好答应。
接下来的几天,成了对“云琰纸坊”和蔡琰神经的严峻考验。御史台派来的书吏整天泡在纸坊的账房里,翻箱倒柜,刨根问底,态度倨傲,百般挑剔。蔡琰始终亲自作陪,应对各种刁钻问题,引经据典,对答如流,将每一笔账目都解释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