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谦和孙主簿定下“偷梁换柱”的毒计,意图在“云琰纸坊”交货时,用假纸替换真纸,再反咬一口,坐实其“以次充好”的罪名。这条毒计一旦得逞,“云琰纸坊”的信誉将彻底崩塌,万劫不复。
然而,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他们的阴谋,早已被蔡琰和赵云通过钱掌柜的告密,窥破了先机。一场将计就计的反击,悄然展开。
几天后,一个自称是“济南王府”采办管事的陌生男子来到“云琰纸坊”,递上名帖,言明要采购一批最高档的“云琰精笺”,用于王府庆典,数量巨大,要求十日内交货,价格好说,但要求“务必保证是顶级真品”。
赵云和蔡琰一看这架势,心中冷笑:鱼儿上钩了!这“济南王”远在青州,偏偏在这敏感时刻来洛阳采购大批顶级纸张?而且催得这么急?分明就是王谦设下的圈套!
蔡琰不动声色,热情接待,满口答应:“贵客放心!我‘云琰纸坊’童叟无欺,定当按时交付上等佳纸!”
双方签订了契约,收了定金。那管事临走时,还特意强调:“交货当日,我家王爷会派人现场验货,还请贵坊务必仔细,莫要出了差错。”
“一定!一定!”赵云陪着笑脸,将人送走。转过身,脸上瞬间布满寒霜:“师姐,果然来了!”
蔡琰点点头,眼中寒光闪烁:“他们想验货时偷换?那我们就给他们准备一场好戏!”
她立刻开始布置:
第一,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工坊照常生产这批“精笺”,但蔡琰暗中挑选了一批技艺最精湛、绝对忠心的老工匠,在另一处极其隐蔽的小工坊内,用最好的材料,秘密赶制另一批完全相同的“精笺”。这批“秘密精笺”,在纸张的某个极其隐蔽的角落(如纸张边缘夹层),用特制药水做了独特的、肉眼难辨的标记。这批纸,才是真正要交付的“真品”。
第二,故布疑阵,引蛇出洞。明面上那批纸,也做得精美绝伦,但与“秘密精笺”相比,在某个细微的工艺环节(如压光程度)上略有差异,内行人仔细查验方能发现。这批纸,就是故意留给对方“偷换”和“找茬”的“靶子”。
第三,张网以待,人赃并获。蔡琰让赵云挑选了十名身手最好、绝对可靠的护院,在交货的库房周围设下埋伏。同时,她通过荀攸的关系,秘密请动了司隶校尉门下几位精干且正直的巡官,约定在交货当日,以“巡查治安”为名,在附近“恰好”路过,以备不时之需。
一切准备就绪,只等对方入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