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张飞两位“万人敌”如同定海神针,一北一南,镇住了小沛的场子。北线有关羽的严谨持重,南线有张飞的雷霆手段,刘备集团的外部压力骤减,内部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流民来投,豪强归附,地盘扩大,兵马增多。这本是好事,却也带来了新的“烦恼”——兵多了,怎么练?
新招募的士卒,来源复杂。有吃不饱饭的流民,有被吕布逼反的散兵游勇,有仰慕刘皇叔仁德来投的壮士,还有被张飞“打服”收编的地方武装。这些人,打仗的勇气或许不缺,但军事素养参差不齐,纪律观念更是淡薄。把他们拧成一股绳,练成一支能打硬仗的精兵,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关羽治军极严,但主要精力放在北线防务和战略预备队的训练上;张飞勇猛,擅长冲锋陷阵,但对系统性的练兵,耐心就差了些。这个重担,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心思缜密、耐心细致且精通骑射、武艺高强的赵云身上。
刘备对此心知肚明,他将赵云召至中军大帐,语重心长地说:“子龙啊,如今我军规模日盛,新卒众多,若不严加操练,统一号令,战时必成乌合之众。二弟、三弟镇守要地,练兵之事,非你莫属。望你不辞劳苦,为我练出一支精锐之师!”
赵云慨然应诺:“主公放心!云必竭尽全力,整训兵马,不负重托!”
领了将令,赵云立刻走马上任,担任全军总教头,在小沛城西开辟了巨大的新兵训练大营。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练兵”运动,就此拉开序幕。
赵云练兵,自有一套方法,既严格得近乎苛刻,又透着人情味儿和巧思。
第一把火:立规矩,讲纪律。
赵云深知“兵无纪律,即为乌合”的道理。他上任第一天,就在点将台前,当着全体新兵的面,宣布了十七条“斩律”和五十四条“罚规”,从听从号令、操练勤惰,到爱护兵器、不扰百姓,条条清楚,款款分明。他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军法无情!无论新兵老卒,无论出身何处,违令者,定斩不饶!” 台下鸦雀无声,新兵们都被这位白袍将军的气势镇住了。
光说不练假把式。有个原先是土匪头子出身的军侯,自恃勇武,训练时吊儿郎当,还欺负新兵。赵云得知后,二话不说,升帐议事,当众宣布其罪状,不顾其哀求和旧部求情,直接推出辕门斩首示众!全军震动!从此,再无人敢轻视军纪。
第二把火:分科目,因材施教。
赵云不像有些将领,不管三七二十一,让所有兵卒一起练劈砍。他根据士兵的身体素质、特长和兵种(刀盾手、长枪兵、弓弩手、骑兵),制定了不同的训练科目。身体强壮的,重点练力量和白刃格斗;身手敏捷的,编入弓弩队,苦练射术;有骑马基础的,选拔进骑兵队,训练马上劈刺和骑射。他还设立了“技能考核”,达到标准者,有赏;不合格者,加练;屡练不会者,淘汰去辎重营。这套方法,极大地提高了训练效率,也让士兵们有了明确的目标。
第三把火:搞对抗,在实战中练。
赵云不满足于机械的操练。他经常组织模拟实战的对抗演练。比如,让刀盾手和长枪兵结阵,对抗骑兵冲击;让小队进行山地丛林搜索和埋伏训练;甚至搞“红蓝军”对抗,胜者有酒肉赏赐,败者负责打扫全营厕所。这种贴近实战的训练,虽然辛苦,却让士兵们迅速掌握了战场生存和杀敌的技巧,团队配合也日益默契。张飞有时跑来观摩,看得手痒,非要亲自下场当“蓝军”头子,结果被赵云用灵活的战术打得灰头土脸,引得士卒们想笑又不敢笑,对赵云的佩服又加深一层。
第四把火:重后勤,关心士卒。
赵云深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他严格管理后勤,确保士卒吃饱穿暖,兵器锋利,盔甲齐全。他经常深入营房,查看伙食,甚至亲自尝士兵的饭菜。有次发现伙食克扣,他立刻严惩了负责的军需官。他对伤兵尤为关心,设立专门的伤兵营,找来随军郎中,尽力救治。这些举动,让士卒们感到温暖,觉得跟着赵将军,不仅能打胜仗,还能活命,归属感和忠诚度大大提升。
第五把火:亲自示范,身先士卒。
赵云不是那种只动嘴皮的教官。训练场上,他永远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练箭术,他百步穿杨,箭无虚发;练枪法,他一杆长枪使得出神入化,亲自指导士兵动作;练骑术,他策马奔驰,示范各种高难度动作。他常对士兵说:“武艺之道,永无止境。我亦需日日习练,尔等更当努力!” 主帅如此,底下士兵哪个敢偷懒?
在赵云的严格训练和人格魅力感召下,新兵营面貌日新月异。一群散漫的乌合之众,逐渐被锤炼成了纪律严明、号令统一、士气高昂的精锐之师。军队的战斗力,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升。
刘备和关羽时常来视察,看到军容整肃、训练有素的场面,都赞叹不已。关羽抚须对刘备说:“子龙真将才也!练兵有方,恩威并施,假以时日,此军必成虎狼之师!”
刘备更是喜在心头,对赵云更加倚重。
然而,赵云的才能并不仅限于练兵。这一日,一名来自徐州南部边境的哨探,带来了一个紧急军情,给了赵云一个展现其军事谋略的机会。
哨探禀报:吕布麾下大将侯成,率领三千人马,以“剿匪”为名,进驻到距离小沛南部张飞防区仅五十里的一个叫“石亭”的要塞,蠢蠢欲动,似有挑衅之意。
张飞闻报,勃然大怒,立刻就要点兵去“教训”侯成。刘备和关羽担心张飞鲁莽中计,正在商议如何应对。
赵云得知后,向刘备献上一计:“主公,侯成此来,名为剿匪,实为试探。翼德兄若率大军前往,恐引发大战,时机未至。云有一计,可不战而屈人之兵,兼可练兵……”
刘备等人听了赵云的计策,眼前都是一亮。
一场由赵云主导的、别开生面的“实战演练”,即将在徐州边境悄然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