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手中握着一份密函。
“柳如烟的人今晨从李氏账房拓印出来的。”她将羊皮纸平铺于案,“我没让任何人经手,直接送来了这里。”
陈墨低头看去。
纸上字迹为朱砂所书,内容简短却致命:
> “八月十五,草原铁骑破雁门关;
> 火山口外,倭舰趁潮登陆;
> 淮南断粮,庐州自溃。
> ——盟约既定,共分江南。”
落款处无名无姓,只有一个双环交叠的烙印,像是两个家族图腾绞合而成。
郑和凑近看了一眼,脸色骤变:“这是李氏与鬼丸家的誓约印!我曾在父亲收藏的契约上见过——只有血契才会用这种双火烙法。”
完颜玉盯着地图上标注的雁门关位置,声音低沉:“突厥今年春旱,草场枯了三成,照理不该轻易南下。可如果有人给他们供粮,甚至提前运进去一批能耐寒的金穗稻种……他们就有了持久作战的底气。”
“金穗稻种?”陈墨猛地抬头。
“你忘了?”她看向他,“上个月边境查获的走私皮货车队,车上全是晒干的草料。我当时觉得蹊跷——哪有牧民千里迢迢从中原买草?但如果那些草料里混着稻种,就能在漠北试种。只要活下来一季,草原就能自己产粮。”
陈墨的手指重重落在地图上的火山口。
那里,是第313章就标记过的补给点。
也是郑和测算出倭寇旗舰航线交汇之地。
“他们是想三面围杀。”他说,“一边毁我们田里的稻子,一边在北方种他们的粮食;一边切断粮道,一边从海上偷袭。等我们顾此失彼,大军压境,整个江南就成了他们的盘中餐。”
书房陷入短暂寂静。
窗外传来一声鹰鸣,追风隼落在檐角,爪上缠着另一截布条,尚未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