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常数被重写了。就在这个房间里。
脉冲的光点组成一个新的图案:一个无限递归的树状结构,每个分支都在同时扮演因与果的角色。它不再美丽,而是透露出某种非人的严谨。
苏羽感到冷汗顺着脊椎滑下。父亲不是死于无法理解这个信号,而是死于理解了它。当一个人意识到现实可以被如此轻易地重构时,某种根基性的东西就崩塌了。
她调出全球监控数据。异常现象正在加速:智利天文台的钟摆突然反向摆动;新加坡的雨水在空中凝结成完美的几何体;开罗附近沙漠出现了自组织的沙丘图案。
所有这些事件都对应着GSS-1信号的强度峰值。不是巧合,是重写。
实验室的门禁系统突然发出短促的蜂鸣。权限验证灯由绿转红,又恢复正常。持续零点三秒。
苏羽猛地转头,盯着那扇合金门。不是系统故障——是局部现实被微调了,包括门禁系统依赖的电磁规律。
她尝试联系外界,所有频道都淹没在静电噪音中。不是被屏蔽,而是通讯依赖的物理规则正在变得……不稳定。
倒计时:十一小时零二分。
脉冲开始展示更复杂的结构。现在它不再提供修正建议,而是直接在她的模型中插入新的数学对象——一些在标准模型框架下不可能存在的粒子,它们的属性完全由信息熵决定。
苏羽强迫自己继续工作。她在两个系统的交界处寻找那个平衡点,一个能让信息与现实共存的中介状态。每个方程都像是在刀锋上行走,稍有不慎就会坠入认知的深渊。
她突然明白了那个莫比乌斯环的含义。它不是在描述空间结构,而是在演示信息如何创造空间。那个在第四维度保持连续的特性,正是信息优先于物质的直观证明。
窗外的天空呈现出不自然的紫色。云层的运动模式变得数学般精确,每朵云都沿着最优路径移动。现实正在被优化,被那个来自深空的信号重新编译。
苏羽感到一阵眩晕。她扶住控制台,指尖感受到金属表面的细微振动。不是机械振动,而是时空结构本身的颤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