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江澈的阳谋,把皮球踢给纪委!

夜色如墨,窗外只有几声孤寂的虫鸣。

江澈宿舍里的灯光,像一枚钉子,死死地钉在青龙镇这片沉寂的土地上。

他没有再来回踱步,也没有再捶打桌子。那股源自求生本能的狂躁,在达到顶点后,反而沉淀为一种极端的冷静,一种近乎冰冷的专注。

他坐在书桌前,面前摊开着一沓廉价的信纸,手里握着一支最普通的钢笔。系统那份猩红色的判决书,依然悬浮在他的意识深处,像一盏永不熄灭的警灯,时刻提醒着他,自己正站在悬崖边缘。

指望孙大海?

江澈脑海里浮现出那位书记沉稳而略带疲惫的面容。他会处理,但他的处理方式,一定是“拖”字诀和“稳”字诀。他会用官场最传统、最稳妥的方式,慢慢化解矛盾,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可系统要的不是“化了”,是要“炸了”。

直接去举报钱大勇?

江澈的笔尖在信纸上方一寸处悬停,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他掐灭了。

他一个刚入职没多久的新人,无职无权,无根无基,拿什么去举报一个资历深厚、背景强硬的副镇长?仅凭上一世的记忆?那不叫举报,那叫自寻死路。

一封匿名的举报信,没有实证,只会被当成别有用心的攻击,最终石沉大海。甚至,以钱大勇在县里的关系网,查出一个小小的发信人,并非不可能。到时候,自己连去核对三万多份档案的机会都没有,可能直接就从这个世界“消失”了。

这是一条绝路。

进,是万丈深渊;退,是无边苦海。

江澈的目光落在笔尖那一点寒光上,一个在上一世见识过的、堪称“官场阳谋”典范的手段,在他脑海中逐渐成型。

谁说扳倒一个人,一定要拿出铁证,指着他的鼻子骂?

有时候,最致命的刀,往往包裹着最甜美的蜜糖。

他要写一封信,但不是举报信,而是一封“表扬信”。

他要将钱大勇捧上神坛,用最华丽、最夸张、最肉麻的辞藻,去歌颂他的“丰功伟绩”。他要把青龙镇的扶贫工作,描绘成一幅超越现实、堪比神迹的盛世画卷。

他要让这封信,好到让人不敢相信,好到让任何一个具备基本常识的领导干部看完,第一反应不是“赞叹”,而是“怀疑”。

这是一种心理上的博弈。

一封充满漏洞的举报信,很容易被对手抓住把柄反击。但一封吹捧到极致的表扬信,你如何反驳?你说我夸得不对?那你就是心虚。你说我夸得太过了?我这是对你工作成果的由衷敬佩,难道干部还不允许群众发自内心地赞美了?

这封信,本身就是一颗炸弹。它的引信,不是信里的内容,而是收信人看到内容后,心中生出的那个巨大的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