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市委组织部的再次关注,这个江澈不简单!

而这些,他在江澈身上,完全看不到。

难道……真的是自己猜错了?

接下来的采访,彻底变成了江澈的“官方发言秀”。无论周毅从哪个角度提问,江澈都能用最标准的官样文章,给出最无懈可击的回答。他就像一台精密的人形公文处理机,输出的每一个字都符合规范,但就是没有一丝一毫的个人情感和温度。

半个小时后,周毅带着满腹的困惑和失望,结束了采访。

孙大海和李卫国热情地将他送出办公楼,江澈则以“还有一份紧急材料要处理”为由,留在了会议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听到楼下汽车发动的声音,江澈才像被抽掉了骨头一样,瘫软在椅子上。他抬手擦了擦额头,那里不知何时已经渗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

总算是……糊弄过去了。

他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感觉自己刚刚经历了一场比高考还紧张的考试。这个愣头青记者,比他想象的还要难缠。

……

与此同时,楚南市市委大楼,一间宽敞的办公室里。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陈岩,放下了手中的一份文件,正是省委办公厅转发下来的,关于宏兴化工厂污染事件的“内部参考”原文。

和报纸上公开的报道不同,这份内参里,详细记录了记者周毅发现线索、深夜蹲守、拍下证据的全过程,其中一些细节,引人深思。

陈岩五十岁出头,戴着一副金丝眼镜,眼神锐利而深邃。他在组织部长的位置上坐了快十年,阅人无数,尤其擅长从看似不相关的事件中,发现深层的逻辑联系。

他的手指在办公桌上轻轻敲击着,脑子里正在进行着一场高速的“信息风暴”。

青龙镇。

这个名字,最近在他这里出现的频率有点太高了。

他拉开抽屉,从一堆标着“重点关注”的文件夹里,抽出了一个。

文件夹的标签上,赫然写着“青龙镇”三个字。

他打开文件夹,第一份材料,是关于青龙镇水泥厂改制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牵扯几百号工人,随时可能引爆群体性事件。结果,被青龙镇用一份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安置方案,平稳解决。方案的核心思路,据说来自一个叫江澈的年轻人。

第二份材料,是关于青龙镇明代古桥的保护。在发展和保护的冲突中,青龙镇提出了一个“一桥双景”的天才方案,不仅保住了古迹,还为项目增添了文化亮点,得到了市里分管领导的点名表扬。这个创意的提出者,又是那个江澈。

现在,是第三件事。

陈岩的目光重新回到那份内参上。一个刚入职的省报记者,能精准地找到化工厂的排污暗管,连对方的排污时间都摸得一清二楚?这简直是天方夜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