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政绩的诱惑,领导班子集体“失明”!

江澈的目光,从地图上移开,落在了一张泛黄的通讯录上。他的手指,缓缓划过一个个名字,最后,停留在了“县文化馆”那一栏。

古怀恩。

这个名字,像一把生了锈的钥匙,打开了江澈上一世尘封的记忆。

古研究员,县里文化圈有名的“老顽固”。一辈子没当过官,也没什么钱,唯一的爱好就是跟县里的那些老建筑、老物件打交道。性格又臭又硬,认死理,为了保护一处清代的老宅子,敢躺在县领导的车轮前面。

孙大海他们怕县领导,可古怀恩不怕。

孙大海他们讲政绩,古怀恩跟他们讲《文物保护法》。

这就是江澈要找的“刀”。

一把锋利、坚硬,而且绝对不会跟任何人妥协的刀。

当然,直接去找古怀恩,告诉他镇里要拆桥,那是下下策。那样做,目标太明显,很容易把自己暴露出来。

他要做的,是让古研究员“自己”发现这件事。

江澈拉开抽屉,从最里面拿出一个牛皮纸信封。他从家里的老相册里,小心翼翼地抽出了一张照片。

那是他十岁生日时,父母带他在济安桥上拍的。照片已经微微泛黄,背景里,古桥的轮廓清晰可见,三孔的石拱,雕花的桥栏,还有那对被岁月盘得油光发亮的石狮子,都定格在了那个瞬间。

他凝视着照片里的古桥,眼神有些复杂。

他做这一切,不是为了当英雄,也不是为了什么狗屁的历史责任感。

他只是想安安稳稳地摸鱼,想保住自己不被十年后的那场风暴波及。

可当他看着照片里那座桥时,心里某个柔软的地方,还是被轻轻触动了一下。

他叹了口气,从桌上拿起一支笔,铺开一张信纸。他没有写任何称呼和落款,只是用一种故作不经意的、仿佛闲聊般的语气,写下了几行字。

字迹歪歪扭扭,是他刻意模仿一个文化水平不高的老人的笔迹。

做完这一切,他将照片和信纸一起装进信封,用胶水仔细封好。

窗外,夜色已经完全笼罩了大地。

镇政府大院里,最后一辆小车也驶离了。

江澈站起身,将信封揣进怀里,像一个幽灵,悄无声息地走出了办公室。他要去镇上那个最古老的邮筒,把这封信寄出去。

他知道,当这封信抵达县城,落到那个老顽固手里的时候,一场孙大海和李卫国完全没有预料到的风暴,就将正式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