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一篇文章 捅到了市里!

一个触目惊心的黑色加粗标题,像一柄重锤,狠狠砸进了他的眼帘——

《一座四百年古桥的泣血悲鸣》

下面还有一行小字副标题:谁在以发展的名义,行毁灭文化之实?

署名:古越。

江澈的瞳孔骤然收缩,端着茶杯的手都控制不住地抖了一下,滚烫的茶水洒在手背上,他却浑然不觉。

来了!

这颗导弹,终究还是爆炸了!而且,它选择的引爆点,不是县里,而是直接在市一级的主流媒体上,引爆了一颗舆论的核弹!

小李还毫无察觉,指着文章兴奋地说:“江哥,你看这文章写的,真好!文笔太犀利了!‘当挖掘机的轰鸣声试图掩盖历史的回响,我们听到的,不是进步的乐章,而是一个文明无声的哭泣。’哇,这句话写得,比我那个‘涅盘的阵痛’高级多了!这个叫古越的,肯定是个大家!”

江澈的脸色已经有些发白。他一把夺过报纸,飞快地浏览起来。

这篇文章,哪里是什么文艺评论,这分明是一篇战斗檄文!

古怀恩用他那支当过省报记者的笔,将济安桥的历史、价值、艺术成就,写得详实而动人。他从万历年间的县令,写到桥头默默守护的石狮;从桥栏上模糊的捐赠者姓名,写到一代代青龙镇人与桥的深厚感情。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

然而,笔锋一转,文章的后半段,变得如刀锋般锐利。

他没有点名孙大海,也没有点名李卫国,甚至没有提青龙镇政府。他只是用一种痛心疾首的笔调,质问着一种现象——一种“唯GDP论”的短视,一种对历史文化的傲慢与无知。

“……他们看不到石桥上沉淀的岁月,只看得到项目资金后面那一串诱人的零;他们听不到先人留下的叮咛,只听得见政绩报告里那几句响亮的口号。他们以为炸掉一座桥,是为发展扫清了障碍,殊不知,他们炸掉的,是一个地方的记忆,一个族群的根!”

“敢问,一个连自己的过去都可以轻易抛弃的地方,它的未来,又在何方?”

文章的结尾,是一个振聋发聩的问号,充满了悲怆和力量。

整篇文章,没有一句指控,却句句都是控诉。没有一个脏字,却把青龙镇领导班子那点心思,扒得体无完肤,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高,实在是高!”江澈在心里发出一声哀嚎。这已经不是降维打击了,这是直接召唤陨石进行天外打击。

“江哥,你怎么了?脸色这么难看?”小李终于发现了江澈的异常。

江澈刚想说点什么,办公室的门被猛地推开,镇长李卫国一阵风似的冲了进来,他的头发有些散乱,脸上毫无血色,眼神里充满了惊惶。

“报纸!今天的市报呢?”他的声音都在发颤。

小李下意识地指了指江澈手里的报纸。

李卫国三步并作两步冲过来,一把抢过报纸,目光迅速锁定在那篇文章上。只看了几行,他的身体便晃了晃,像是被抽走了全身的力气,他扶着江澈的办公桌,才勉强站稳。

“完了……”李卫国的嘴唇哆嗦着,喃喃自语,“全完了……”

就在这时,隔壁书记办公室里,那台红色的电话机,发出了一阵急促而尖利的咆哮,那声音,仿佛是来自地狱的催命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