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项目顺利落地,江澈再次立下大功!

他看着小李那双闪烁着狂热崇拜光芒的眼睛,感觉自己的太阳穴又开始隐隐作痛。

“小李,”江澈放下剪刀,转过头,表情严肃,“你最近是不是又胖了?”

小李一愣,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肚子,脸上的激动瞬间被一丝窘迫取代:“啊?有……有吗?”

“有。”江澈斩钉截铁,“说明我们单位的伙食不错,你要珍惜。有空多去食堂帮厨,别整天胡思乱想。”

小李被这突如其来的关心和敲打弄得有点懵,挠了挠头,似懂非懂地“哦”了一声,悻悻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江澈这才长舒一口气,重新拿起剪刀。

他必须想办法遏制住这股可怕的“迪化”风潮,尤其是要从自己身边这个最容易被感染的“卷王”预备役抓起。否则,他怀疑自己以后上个厕所,都会被解读成是在勘察单位的下水管道布局。

然而,他这点微不足道的努力,在巨大的“事实”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书记办公室里。

孙大海和李卫国两人,正捧着那份红头文件,像捧着一块烧红的烙铁,既激动又烫手。

“老李,你看看,你再看看!”孙大海指着文件上“文化保护专项资金捌拾万元整”那一行字,声音都有些发颤,“八十万!我当了这么多年书记,从上面要回来的钱,加起来都没这么多!”

李卫国也激动地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里全是血丝,那是兴奋和几天没睡好觉的证明。

“书记,我算是彻底服了。”李卫国放下文件,语气里充满了对未知道路的敬畏,“江澈同志这一手,我们之前都想浅了。我们以为他只是在解决问题,是在给我们创造政绩。现在看来,我们都错了。”

“哦?”孙大海看向他。

“他不是在创造政绩,”李卫国一字一顿,说出了自己最新的领悟,“他是在给我们青龙镇,创造一个可以持续发展的‘金饭碗’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孙大海闻言,身体一震。

李卫国继续分析道:“书记您想,‘一桥双景’这个项目一旦建成,它带来的仅仅是一个交通上的便利和一个一次性的政绩吗?不是!它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文化地标!有了这个地标,我们就可以发展旅游,搞农家乐,盘活周边经济!这八十万,看似是上面给的钱,实际上,是江澈同志用他的智慧,为我们撬动的一个未来产业的杠杆!”

孙大海听得倒吸一口凉气。

他之前只看到了眼前的功劳和脸面,却没想到,江澈的布局,竟然已经深远到了产业发展的层面!

再联想到水泥厂改制时,江澈提出的那个看似简单的安置方案,不仅平息了工人的怒火,还通过分流安置,间接为县里其他企业输送了大量熟练工人,盘活了好几家濒临破产的小厂。

这两件事,看似不相干,但其核心逻辑,竟然是一模一样的!

都是在解决一个眼前危机的同时,埋下了一颗能够长远发展的种子!

“妖孽……真是个妖孽……”孙大海喃喃自语,他感觉自己的后背已经渗出了一层冷汗。

他和李卫国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一种深深的后怕。

他们后怕的,是自己之前的愚蠢和短视。如果不是江澈,他们现在可能已经因为拆桥事件,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