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孔明建坛借北风 赵子龙镇守宛城

第二层周围黄旗六十四面,按六十四卦,分八位而立。

上一层用四人,各人戴束发冠,穿皂罗袍,凤衣博带,朱履方裾。前左立一人,手执长竿,竿尖上用鸡羽为葆。以招风信;前右立一人,手执长竿,竿上系七星号带,以表风色;后左立一人,捧宝剑;后右立一人,捧香炉。

坛下二十四人,各持旌旗、宝盖、大戟、长戈、黄钺、白旄、朱幡、皂纛,环绕四面。

孔明于五月十日甲子吉辰,沐浴斋戒,身披道衣,跣足散发,来到坛前。嘱付守坛将士:“不许擅离方位。不许交头接耳。不许失口乱言。不许失惊打怪。如违令者斩!”

众皆领命。孔明缓步登坛,观瞻方位已定,焚香于炉,注水于盂,仰天暗祝。下坛入帐中稍歇,令军士更替吃饭。孔明一日上坛三次,下坛三次。却并不见有西北风。

此与四十余年前无异也。

却说邺城朝廷将协同作战之军报送与洛阳司马懿。

司马懿、蒋济、高柔、钟会、邓艾等魏将齐聚商讨对策。

“今邺城曹爽令吾等协同桓范军攻袭宛城,众将以为如何?”司马懿问。

太尉蒋济:“诸葛亮之大纛仍立于宛城,大军不来北伐,亦不曾南下,我等坚守洛阳,等其来攻,岂不是以逸待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