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诸葛恪领军西进 荆北烽火四起

只见浑浊的江水中,密密麻麻、难以计数的竹筒、葫芦、甚至硕大的瓜瓢,正顺着湍急的江水和猛烈的西北风,如离弦之箭般,朝着魏军舰队急速飘来!这些东西大小不一,颜色斑驳,在水面上载沉载浮,看似无害的江上浮物,却透着诡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游飘来大量异物!形似竹节、葫芦!”了望兵的声音带着惊恐。

“定是蜀军诡计!快!弓弩手,射住它们!莫让靠近战船!”王濬反应极快,厉声下令。他虽未见过此物,但直觉告诉他,这绝非寻常漂流物。

甲板上的魏军弓弩手闻令,立刻张弓搭箭,密集的箭雨射向那些漂浮物。然而,这些竹节、葫芦虽然用线扎成七八个一扎,然而却顺风顺水,速度奇快无比,体积又小,箭矢虽能射中一些,但更多的则如同灵活的游鱼,在箭雨缝隙中穿梭,根本无法有效拦截!

眨眼间,无数的竹筒、葫芦已经撞上了魏军舰队外围的艨艟、斗舰,甚至撞上了巨大的楼船侧舷!

“砰!”

“轰!”

“轰隆!!!”

震耳欲聋、连绵不绝的恐怖爆炸声,瞬间撕裂了江面的宁静!火光冲天而起,浓烟翻滚弥漫!

这正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精心改良的“飘雷”杀器!其核心在于将威力巨大的“震天雷”火药装置,巧妙地封装在密封的竹筒或掏空的硬壳葫芦、瓜瓢之内。

竹筒雷内,除了火药,还放置了点燃的线香作为延时引信,并用蜡和油灰严密密封,为增强破坏力;三十个为一扎。当飘雷顺流而下撞击到目标,或者其内部的线香燃烧殆尽,便会引燃火药,产生剧烈爆炸,破片四射,足以撕裂船板。

而那些葫芦、瓜瓢“燃脂雷”,则是在密封壳内填充了极易燃烧的油脂、硫磺、硝石等混合物,一旦撞船破裂或引燃,立刻爆燃起熊熊大火,粘附性强,极难扑灭。

恐怖的爆炸和冲天烈焰,在魏军舰队中疯狂肆虐!一艘艨艟被竹节雷拦腰炸断,瞬间解体,士兵惨叫着落入火海;

一艘斗舰被葫芦燃脂雷击中船头,橘红色的火焰如同附骨之疽般迅速蔓延,吞噬了风帆和甲板;

巨大的楼船也未能幸免,侧舷被炸开狰狞的破洞,江水疯狂涌入,更为致命的是燃脂雷引发的大火,在楼船的木制结构上疯狂蔓延,浓烟滚滚,遮天蔽日!

“稳住!快调头!撤!撤出这片水域!”王濬目眦欲裂,声嘶力竭地大吼。旗舰试图转向,但庞大的楼船在湍急的逆流和猛烈的逆风中,转向极其笨拙缓慢。

整个舰队彻底陷入混乱,各船为了躲避无处不在的飘雷和熊熊大火,慌不择路,相互碰撞、挤压,反而加速了灾难的蔓延。坚固的船体在爆炸和火焰面前脆弱不堪,沉没、倾覆、燃烧的战船越来越多,江面仿佛化作了沸腾的油锅和燃烧的地狱。

士兵的哀嚎、木材的爆裂声、江水的翻涌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曲绝望的悲歌。更致命的是,许多船上装载的,正是供给丁奉、丁封陆路大军的粮草、辎重、攻城器械,此刻也尽数被大火吞噬,或随沉船没入江底。

此刻,在三五里外江面上,诸葛恪率领的吴国主力舰队正严阵以待。当看到前方王濬舰队如同被点燃的爆竹般接连爆炸、起火、沉没,那冲天烈焰和滚滚浓烟遮蔽了半边天空时,整个吴军舰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

“那……那是何妖法?!”诸葛恪手中佩剑早已跌落在地,脸色惨白如纸,再无半分之前的从容与算计。

他千算万算,算到了蜀军水师,算到了江陵城防,甚至算到了可能的火攻,却万万没算到诸葛亮竟有如此诡异莫测、顺流而下的“水雷”之术!

风向和水流的突变,更是将蜀军此计的威力放大了十倍不止!

“快!传令!所有战船,立刻靠岸!远离江心!快!”诸葛恪几乎是吼出了命令。他深知,舰队停留在江心,就是活靶子!

然而,一切都太迟了!

一些侥幸未被炸沉或点燃、试图掉头逃离死亡水域的魏军船只,在极度的恐慌和混乱中,如同无头苍蝇般撞向了正在试图转向规避的吴军舰队!巨大的撞击声伴随着船体破裂的呻吟响起。

更可怕的是,那些船身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的魏舰,本身就是一个个巨大的火源,一旦撞上吴船,火焰立刻如同瘟疫般蔓延过去!吴军外围的艨艟、斗舰首当其冲,瞬间被引燃,火势在西北风的助威下,疯狂地向吴军舰队核心的楼船扑去!

“完矣!彻底完矣!”诸葛恪眼睁睁看着自己苦心经营、赖以争雄长江的庞大舰队,在连环爆炸、烈火蔓延和友军(实则是被当作弃子的魏军)的冲撞下,一艘接一艘地陷入火海或开始倾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