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岱连忙点头:“波斯王已遣使臣随臣东来,此刻正在馆驿等候,愿与大汉缔结盟约,世代友好,互通贸易。”
刘禅龙颜大悦,当即传旨:命长安商队筹备蜀锦千匹、丝绸万段、青瓷百箱,另携黄金百镒、铜钱五万缗,由抚西将军阎宇率五千精锐铁骑护送,自长安西行至西域疏勒城,与波斯使臣交割贸易;同时严令阎宇沿途安抚西域诸国,不得惊扰百姓。
彼时刘禅正值壮年,后宫之中蔡、夏二贵妃、李婕妤等皆已身怀六甲,每日需静养安胎,少了往日的喧闹。
闲暇之时,汉皇刘禅便召来宫中精通西域语言的胡姬,于偏殿学习胡语。那胡姬本是大宛国人,梳着双环垂肩髻,身着绣金胡服,说起西域诸国族群时,语调婉转如唱胡笳:
“陛下,西域三十六国族群繁杂,可分三类。其一为印欧语系族群,如大宛国(居费尔干纳盆地)、疏勒城(喀什)、龟兹国(治库车),
其民多为塞种人(Saka)与吐火罗人(Tocharians),皆是高加索人种,深目高鼻,发色金黄,语言属印欧语系东伊朗语支或吐火罗语支。吾等姐妹皆是塞种人。
胡姬说着起身比划,指尖划过空中:
“其二为蒙古人种及混合族群。靠近河西走廊的原楼兰国(后改名鄯善)、车师国(治吐鲁番),因常年与匈奴、羌人及大汉商旅往来,多有通婚,故族群中混有蒙古人种血脉。早年匈奴曾控制西域东部诸国,更将游牧部落迁入,血统交融更甚。”
“至于第三类其他族群,” 胡姬略一思索,语气添了几分郑重,“月氏人原居河西走廊,汉初为匈奴所迫西迁,后建立贵霜帝国,其族属至今难有定论,有人说含印欧人种基因,也有人见其民有蒙古人种特征,应是混合族群;
乌孙国则以游牧的印欧人种为主,却也吸纳了不少匈奴、羌人部落,族群成分亦显复杂。”
刘禅听得入神,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案几,心中暗自盘算西域治理之策 —— 这三十六国族群各异,若要稳固西域,需因地制宜,不可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