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林野不知何时走了过来。他刚刚结束一轮与自身齿轮的深度共鸣调谐,脸上还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却清澈而专注。他没有看那些复杂的数据模型,而是将目光投向争论的三人。
“关于西伯利亚冻土区的规则惰性,”林野开口,声音不高,却自然地将所有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我或许可以提供一些……更直接的感知数据。”
他闭上眼,似乎在仔细感应着什么。几秒钟后,他睁开眼,指向大屏幕上能量图谱的某个特定波段区域。
“这里,”他的指尖虚点,“能量流在穿过模拟的‘惰性层’时,产生的并非是均匀的衰减波纹,而是……一种类似‘粘滞涡流’的效应。它并非完全阻止能量通过,而是极大地延缓了其传播速度,并在这个过程中,不规则地吸收和散射能量。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何实地测量与远程模型会存在感知上的差异。”
他描述的不是冷冰冰的数据,而是一种基于自身天赋和齿轮共鸣的、近乎直觉的规则感知。这种感知,往往能绕过复杂的数学模型,直指现象的核心本质。
瓦西里愣了一下,仔细看着林野所指的区域,粗犷的脸上露出了思索的神情:“粘滞涡流……?这种效应,我们的探测器确实捕捉到过类似的异常信号,但一直无法准确定义……”
卡尔也皱起了眉头,快速在个人终端上操作起来,调出了该波段更详细的原始数据:“如果引入‘粘滞涡流’模型……重新计算能量损耗……”
林野又转向田中:“田中先生,关于优化能量聚焦效率,我前几天与浅川女士交流时,她提到过倭国团队在微型规则符文阵列方面有一些新的构想,或许可以尝试与德意志的宏观场域控制技术进行交叉验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田中的眼睛一亮:“嗨!确实!我们正在试验一种新型的符文排列,可以极大减少能量在传输过程中的逸散!我立刻调取相关资料!”
一场原本陷入僵局、甚至带着点火药味的争论,在林野寥寥数语的引导下,瞬间找到了新的突破口。他没有偏袒任何一方,也没有强行做出裁决,而是基于自身独特的感知能力,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并巧妙地引导各方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到解决问题本身上。
更重要的是,他身上那种自然而然的、超越了国籍和文化的“修复者”气场,以及他在“审判室”和多次危机中建立起的威望,让他的意见天然地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