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球范围内的物质重建如火如荼地进行时,一场更为深远、关乎文明未来的变革,正在龙国的校园中悄然生根。龙国教育部敏锐地意识到,若不能将《人类文明共生宪章》的精神内核植入下一代的心中,那么再完美的规则体系也可能在未来因理念的断层而动摇。他们率先行动,联合理事会教育咨询委员会,发布了全新的课程标准,将“基础规则认知与伦理”正式纳入全国中小学的必修课程。
这并非简单地增加一门政治课或思想品德课,而是一次教育理念的彻底革新。
场景一:京华市第一实验小学,三年级(1)班
温暖的阳光透过明亮的窗户,洒在充满童趣的教室里。黑板上没有复杂的公式或冗长的课文,取而代之的是一幅色彩鲜艳的图画:中央是一棵根系发达、枝叶繁茂的大树(象征文明),树干上镌刻着三个简洁的词语——“透明”、“尊重”、“成长”。树枝间,栖息着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小鸟(象征差异共存),树下,不同装扮的孩子们手拉手围成一圈。
年轻的李老师站在讲台前,她没有拿着教鞭,而是捧着一个透明的玻璃缸,缸底铺着沙石和水草,几条小鱼在其中悠然游动。
“同学们,”李老师的声音温柔而富有感染力,“我们来看这个小鱼缸。如果我们在鱼缸外面贴上漂亮的贴纸,让里面的小鱼完全看不见外面,会发生什么呢?”
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举手回答:“小鱼会害怕!不知道外面有什么!”
“对啦!”李老师赞许地点点头,“这就是我们宪章里‘因果公示原则’一个很小的例子。透明,才能减少恐惧,建立信任。在我们班级里,如果我们要决定一起做一件大事,比如组织一次春游,老师会把计划、可能遇到的问题都告诉大家,我们一起商量,好不好?”
“好!”孩子们异口同声。
接着,李老师指着鱼缸里不同颜色和斑纹的小鱼:“你们看,这条是红色的,那条是黑色的,还有带斑点的。它们一样吗?”
“不一样!”孩子们喊道。
“但它们在一起玩得开心吗?”
“开心!”
“这就是‘差异共存’。”李老师引导着,“我们每个人也像这些小鱼,有高有矮,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