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民心所向与“源”之新图

“同志们,”在一次核心会议上,林峰阐述了他的构想,“敌人想用刀枪和堡垒把我们和群众分开,我们就偏要像种子一样,更深地扎进群众这片土壤里!军事上,我们暂时转为彻底的防御和隐蔽,保存力量。但政治上,我们要发起一场全面的、深入基层的群众工作‘反攻’!”

1. 精干工作队:从部队和地方党组织中抽调最坚定、最善于联系群众的骨干,组成精干的工作队,分散潜入各个村庄,甚至是敌人控制相对严密的“白点”村。

2. 解决实际困难:工作队的任务不是空洞宣传,而是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帮助春耕生产,秘密提供少量食盐药品,惩治为群众所痛恨的土豪劣绅和反动保甲长。

3. 重建地下组织:恢复和建立秘密的农会、赤卫队小组、儿童团,哪怕只有三五个人,也要把组织的根须延伸下去。

4. 灵活斗争:指导群众采取“合法”与“非法”相结合的斗争方式,如拖延交粮、谎报情况、暗中破坏敌人设施等。

“我们要让群众知道,红军没有走,党还在关心他们!只要我们和群众的心连在一起,敌人就永远无法真正占领这里!”林峰的话语中充满了坚定的信念。

“种子”计划在极其隐秘的状态下启动。一个个精干的工作组,如同涓涓细流,渗入干涸的土地。他们不再穿着显眼的军装,而是化装成樵夫、货郎、逃荒的农民。他们带去的不再是枪炮,而是帮助乡亲抢收庄稼的力气,是治疗孩童疾病的土方,是深夜油灯下低声传递的、关于红军胜利和未来希望的消息。

过程异常艰难,充满了危险。有的工作组被敌人发现,英勇牺牲。但更多的工作组,如同真正的种子,在看似板结的土壤中顽强地存活下来,并开始生根发芽。一些村庄悄悄恢复了与红军的联系,送来了珍贵的情报和少量的粮食;一些原本对红军观望的群众,开始主动为工作组打掩护;甚至个别被迫为敌人办事的保甲长,也开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林峰密切地关注着“种子”计划的进展。他敏锐地察觉到,随着一个个“白点村”被渗透,随着群众脸上重新露出希望,随着根据地的凝聚力在无声中缓慢恢复,他脑海中那残破的系统,似乎也发生了一些极其微妙的变化。

虽然不再有明确的提示音,但他能感觉到,一种不同于战场杀伐带来的、更加温和却似乎更为绵长的“能量”,正在一丝丝、一缕缕地汇聚而来。这种能量涌入时,不再伴随精神的刺痛和透支感,反而像清泉滋润干涸的土地,让他因过度使用能力而受损的精神,得到了一丝极其细微的抚慰和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