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一个严峻的考验降临。位于根据地边缘、刚刚与红军恢复联系的“石塘村”,由于内部叛徒告密,遭到了附近据点一个连敌军及百余名保安团的突然包围。敌人扬言,若不交出隐藏的红军工作组和“通匪”村民,就要屠村。
消息传来,指挥部气氛凝重。派兵救援?距离较远,且容易陷入敌军打援的陷阱。不救?则刚刚建立的群众信任将毁于一旦,周边其他观望的村庄将彻底寒心。
“必须救!但不能硬救。”林峰目光锐利,“这不仅是军事行动,更是政治仗!是我们向所有群众展示红军决心的关键时刻!”
他再次感受到了那种源自“民心网络”的能量波动,仿佛无数石塘村及其周边村庄群众的期盼与恐惧,正隐隐汇聚。他强迫自己冷静,不再试图激活高负荷的系统功能,而是将这种汇聚而来的“信念之力”作为决策的参考和信心的支撑。
一个大胆的计划迅速形成:“声东击西,武装宣传”。
他命令:
1. 陈石头率领十三支队一部,大张旗鼓地攻击敌军另一个更重要、但兵力相对空虚的物资中转站,造成红军主力意图拔除该据点的假象,迫使围攻石塘村的敌军分兵回援。
2. 同时,由王铁锤率领一支全部由本地籍战士和老兵组成的精干小分队,携带大量宣传品,不走大路,利用熟悉到极致的山间小道,快速隐蔽接敌。
3. 小分队任务不是强攻,而是在敌军因可能分兵而产生混乱时,从侧翼和后方发起迅猛而短促的突袭,重点打击敌军指挥官和保安团,制造最大混乱,同时将宣传品大量撒入敌群和村中。
4. 行动中,不断用本地土话喊话,点名道姓揭露保安团和反动保长的罪行,号召敌军中的穷苦士兵调转枪口,告知村民红军正在全力救援,坚定其抵抗信心。
计划被严格执行。陈石头部的佯攻果然奏效,围攻石塘村的敌军主力连被迫紧急抽调两个排回援。就在敌军兵力减少、人心浮动之际,王铁锤的小分队如神兵天降,一阵猛打,击毙了敌连长和几名反动保安官,将宣传品撒得漫天飞舞。同时,村内得到消息的群众和秘密赤卫队也趁机发难,里应外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