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浴火重生

面对严峻的现实,在李云的建议和林峰的主持下,独立第一纵队开始了被称为“鹰嘴岩整编”的内部大调整。核心思想是:精兵简政,保存骨干,提高质量,准备再战。

1. 主力部队缩编重组: 暂时取消旅级建制,将受损严重的“太行”、“吕梁”、“中条”三个旅缩编为三个主力团,番号沿用。淘汰老弱,合并残缺连队,集中最精锐的士兵和武器,确保每个团都是反应迅速、战斗力强的“拳头”。雷雄、赵刚等高级军事干部下沉,直接兼任团长,加强一线指挥。

2. 强化地方武装与民兵: 将部分主力部队的精干人员和技术骨干,充实到各军分区和县大队,帮助其恢复组织和战斗力。大力发展和训练民兵,推广地雷战、麻雀战,使其成为主力部队的有力助手和后备兵源。

3. 机关与非战斗人员精简: 大幅压缩纵队和各级机关编制,减少非战斗人员。能下连队的干部一律下放,部分文职人员暂时分散到群众家中或参加生产劳动。一切为了保障战斗部队的供给和机动能力。

4. “惊蛰”大队扩编与转型: 鉴于此次扫荡中日军特工队的巨大威胁,以及“惊蛰”在护卫和破袭中表现出的价值,林峰决定对其进行扩编和强化训练。不仅增加人员,更侧重于反特工、山地丛林生存、小分队敌后破袭等专业技能的锤炼,使其成为应对日军“特种作战”的利刃和纵队的情报尖兵。

“磐石”兵工厂的损失是林峰最心痛的事情之一。他亲自前往受损最严重的厂址视察,看着被炸塌的洞口和散落的零件,沉默良久。

“只要人在,技术还在,‘磐石’就灭不了!”他对围拢过来的陈致远、周铁山、沈明轩等技术人员说道,“设备没了,我们可以再找,再造!条件越艰苦,越能逼出我们的智慧!”

在“燧人氏”系统提供的、基于当前最恶劣条件的“极限生存生产方案”指导下(林峰再次以“集思广益”和“技术研讨”形式提出),“磐石”开始了艰难的重建。

· 化整为零,分散隐蔽: 将生产单位进一步分散到更小的、极其隐蔽的山洞或密林中,降低被一锅端的风险。

· 土法上马,替代创新: 缺乏钢材,就用更易获取的铸铁甚至硬木制造手榴弹壳和地雷壳;缺乏机床,就依靠老师傅的手工技艺和小型简易工具进行精加工;火药原料短缺,就进一步优化土法提纯工艺,并尝试寻找新的替代材料。

· 重点保障,恢复核心: 集中所有资源,优先保障“启明星”冲锋枪关键零件和“雷公”手榴弹引信的生产,哪怕每天只能产出几件,也要维持技术和生产线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