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选择

石江村的清晨笼罩在一层薄雾中,周文带着工作队的同志们早早地就开始挨家挨户走访。他们手里拿着简陋的登记册,耐心地询问着每一户的情况。

老哥,家里几口人?种着多少地?周文在一个破败的院落前停下,对着正在修补农具的老汉问道。

老汉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透着警惕:同志,俺家五口人,租种着黄老爷家十亩水田。

收成怎么样?交完租子还剩下多少?

老汉叹了口气,手上的活计慢了下来:好年景还能剩下三成,要是年景不好......连租子都交不上。去年欠下的租子,利滚利,这辈子怕是都还不清了。

这样的对话,在这个清晨的石江村不断重复着。工作队的同志们仔细记录着每一户的人口、土地、收成和债务情况。随着走访的深入,一幅触目惊心的画卷徐徐展开——石江村百分之八十的土地,都集中在以黄世仁为首的几户地主手中。

傍晚时分,工作队的同志们聚集在临时指挥所里,整理着白天的调查结果。周文的眉头越皱越紧,手中的毛笔在纸上飞快地记录着。

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重。他放下笔,语气沉重,全村一百二十户人家,有九十多户是佃农,每年交完地租后,连基本的口粮都难以保证。

刘肖站在地图前,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这么说,石江村的土地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

是的。周文点头,而且,黄世仁这个人很不简单。他不仅是石江村最大的地主,还在县里当过师爷,和官府关系密切。据群众反映,他手里还养着一批打手。

就在这时,石头气喘吁吁地跑进来:刘团长,周主任,不好了!黄世仁家的管家带着人在村里放话,说......说谁敢跟着红军闹事,等红军走了,就要灭他满门!

指挥所里的气氛顿时凝重起来。

看来,黄世仁已经察觉到我们的意图了。刘肖沉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