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你们,在零下三十度的霜原,用冻得发白的手套去接液氮管路;操作着重达九十吨的“泰梅尔-47”,在磁暴与雪盲中昼夜不息。
是你们,把一筐又一筐原矿送上穿越彼界之门的运输机;让我们能在实验室中看到这条改变世界的曲线。
我们深知,每一米冻土下的矿石,都是你们用血汗和意志换来的。
同志们,我想让你们知道,你们的工作不是孤立的,不只是为了一个工程院的课题,不只是为了某个科研报告。你们正在为全亚洲数十亿人铺设未来的道路。
这项材料的意义,超越了能源、交通、计算机、医疗的一切边界:
它意味着,我们可以在常温常压下构建近乎零损耗的能源网络;
意味着百兆瓦级的超高速磁悬浮列车可以在大陆上以每小时三千公里的速度驰骋;
意味着量子计算、量子加密通信可以跨越整个地球;
意味着羲和工程的核聚变计划,将有可能提前整整二十年点燃恒星之火。
甚至意味着,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我们将航向星辰大海。
我理解,这些晦涩的名词可能有些难以理解,但我想告诉你们的是——
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矿样,更多的纤维,更多你们的努力。
东协总部已经通过最高级别的紧急决议,批准在北部霜原扩大开采规模。未来几周内,新一批“泰梅尔-47”与深层离子切割设备将抵达,你们会迎来更多同伴,更多的自动化支持,但压力也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
我知道你们很辛苦。
我知道这片土地的风像刀一样割人,夜晚的霜原冷得让骨头发疼。
我知道有人心里惦记着家乡的粮荒,有人惦记着家里的孩子,盼着早点回家。
同志们,请再坚持一下。
再多打一米探孔,再多开一条矿脉,我们就能让亚洲从根本上改变能源版图,让亿万家庭不再因为寒冬而停电、不再因为高昂的能源成本而陷入贫困。
历史的车轮正在转动,而你们是推动它的人。
我向你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代表材料工程院的所有科研人员,代表实验室里每一位彻夜工作的同事,代表所有在都市灯火下翘首以待的人民,感谢你们。
愿你们平安。
愿这片霜原,因你们的汗水与坚持,成为人类文明新的起点。
材料工程院院士,天工计划首席科学家;
陈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