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饭量并不大,即便是最小份的营养餐,常常也会剩下几片水果。
但由于鼠人代谢极快,她往往很快又会感到饥饿。
于是,她会把剩余的果片仔细用餐巾纸包好——这是在科研组的引导下养成的习惯——然后小心地塞进衣物口袋,作为随时可以缓解饥饿的零食。
早餐过后,便是渐进式的适应训练。
第一步是熟悉营地的基础噪音。
播放装置先以极低的音量模拟运输舰的引擎声,随后一点点提高分贝。薇拉起初全身紧绷,耳朵猛然压下,尾巴牢牢缠住小腿。
但在科研人员安抚性的手势与稳定的环境引导下,她逐渐学会了调整呼吸,只在突兀的金属敲击声响起时会猛地一颤。
随后,她被带到人类活动最频繁的区域之一。工兵正组装模块化设施,机械臂与钢梁碰撞发出沉闷的声响。
薇拉一度停下脚步,身体明显颤抖,耳朵死死贴在脑后。科研组没有强迫她,只让她在安全距离上观察,逐渐延长停留时间,让她明白,这些噪音并不会伤害她。
几轮下来,她虽然仍会不安,却不再立刻逃避。
适应训练告一段落后,她被带回语言学组的实验室。
几名语言学家早已准备好图像和符号,再配合经过调整的翻译耳机。薇拉犹豫地把玩着那只小巧的装置,最终还是戴在耳朵上,敏锐的听力对声音皱起了眉,但并未拒绝。
专家们从最简单的动作与短语入手:点头表示“是”,摇头表示“否”,双手合拍表示“结束”或“完成”。薇拉模仿得笨拙,但学得很快,耳朵与尾巴甚至会随着动作附带额外的情绪暗示。
在这种循序渐进的交流中,她开始讲述地下世界的片段。
她用断裂的鼠人语,混杂矮人词汇,结合手势,逐渐过渡到用更完整的句子讲述自己所知的地下世界。
她们的族群如何在深层洞穴生存,如何被混沌矮人的锁链驱赶进矿井和工坊;在乌兹库拉克的深层矿井,鼠人世代被驱使为奴,以血汗供养矮人的熔炉。
黑暗中充斥着炉火的轰鸣与灵魂的哀鸣,矮人用熔炉铸造不属于血肉的怪物;她偶尔能听见深处令人不安的回响,仿佛有什么东西在咆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