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一度愣住,随即飞快地在笔记本上做下记录。
演示一次基础的简单的加减法,大多数鼠人只能死记硬背,而白发个体很快便举一反三,甚至尝试用手指和石子模拟运算;在被带去观察工事建造时,她们会用手势比划梁柱的承重方式,甚至能对比出“这样强”“这样弱”。
科研人员之间低声交流,心底逐渐形成共识:这些白发的个体,或许是整个鼠人族群中最接近“知识阶层”的存在。
然而,与这份非凡的学习能力相对的,是她们在体质上的弱点。
无论是基础的耐力训练还是力量测试,白发鼠人的表现普遍低于平均水平。她们在长跑中往往最先气喘吁吁,尾巴耷拉着拖在地上;在负重搬运中也显得吃力,常常需要同伴帮助。
有一次,她们尝试搬起用于训练的沙袋,几个普通鼠人能轻松举起,而白发鼠人却抱着袋子,耳朵抖个不停,最后不得不放下。
科研人员推测,她们的高智力可能伴随着某种代价,使得体能储备不足。
这矛盾的特质让科研人员对她们的定位发生了微妙变化。
对于那些长着灰黑色毛发,身强较为体壮的鼠人,训练的重点是潜行、爆破与战斗;而这些白发个体,则逐渐被引导去承担更复杂的工作,比如学习东协的战术符号,掌握简易的通讯设备,甚至尝试阅读人类的技术手册。
在夜晚的宿舍区,当普通鼠人仍旧在低声祈祷“大角鼠”时,那些白发的身影则常常聚在角落里,用还不熟练的东协语言互相试着拼凑句子。
她们很快就能察觉同族信仰中的矛盾:所谓“大角鼠”的形象,与眼前的人类完全不符。
那些高耸如山的机甲,也并非传说中的“鼠巨魔战士”,而是人类制造的机械造物。
可当她们抬头,望见这些“没有角的大角鼠”们俯下身,为她们递上食物,或在训练场上耐心示范时,心底依旧涌起久违的温暖。
有时,她们会在安静的舱室里低声交流。
“大角鼠、或许不是。但善意,是真的。”一名白发鼠人轻声呢喃,手指摩挲着新发放的笔记本。纸页上留下的字迹起初歪歪扭扭,仿佛难以驯服的线条,但在她一笔一划的练习下,逐渐变得清晰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