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德兰更像是区域性的支点,承担矿产与有限补给的运输;而达尔文港则是整个大洋洲的门户,可以同时停靠多艘万吨级货轮,其码头与仓储区连绵数公里,足以支撑起一座国家的生存。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达尔文港的恢复,令东协的援助舰队可以直接把最关键的物资送到共和国的心脏与前线。

“黑德兰是我们的肺,但达尔文才是心脏。只有心脏重新跳动,大洋共和国才能真正活下去。”一位共和国军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

凯瑟琳镇的空军基地曾在战斗中被炸得满目疮痍:跑道布满弹坑,机库残骸横倒在荒草间,指挥塔只剩下一根孤零零的钢架。硝烟已经散去,但这片土地依旧带着战争留下的伤疤。

共和国卫队的工兵们第一批赶到这里。他们没有等命令细化,而是立即展开工作。

推土机隆隆作响,将碎裂的混凝土与焦黑的钢筋推到一边;工兵们用水泥填平跑道上的大大小小的弹坑,再用压路机一遍遍碾压,直到那条灰白色的跑道重新变得平整笔直。

机库的重建更为艰难。工兵们顶着烈日,把烧毁的残骸清理干净,再搭建起新的钢架与防爆墙。

夜晚,焊接的火花在黑暗中四处飞溅,仿佛是新的星辰在大地上点亮。

几周后,凯瑟琳镇的空军基地终于恢复了基本功能。跑道延伸在辽阔的草原上,像一条巨龙静静卧下;新建的机库和油料库也已投入使用。

当第一批东协志愿航空队的战机轰鸣着降落在新跑道上时,所有工兵都停下了手中的工具,抬头望着那流线优美的机身划过天空。

轮胎与混凝土摩擦发出的尖锐声,在寂静的草原上格外清晰。

尽管这些战机并非东协最先进的型号,但在大洋洲的天空中,它们已是无可匹敌的力量。

不久之后,大洋洲东部那些负隅顽抗的残余势力,必将亲身体会到东协空军的骇人轰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