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他到底是何方神圣?!

另外,你如果有足够资金的话,可以完成自动化生产,大幅提升产能,为将来规模化销售奠定基础。”

原本陈清渊只是意动,可听到杨帆所说的先灌入生料灌装,再滚动杀菌的办法后。

他茅塞顿开。

一直以来阻止他做灌装八宝粥最大的难题,就是传统八宝粥需先蒸煮再灌装,易导致营养流失、分层结块。

可他一直都找不到解决路线。

而杨帆的话,似乎给他找到了路线。

虽然这种办法需要多次试验,才能验明是否有用,但能带给他突破口,足以说明杨帆不仅眼光毒辣,还是技术狂人!

陈清渊不由的重新打量起杨帆起来。

心想着,他到底是何方神圣?!

瞧着陈清渊已经有了反应,杨帆心里微微松了口气。

他能知道这些,不是因为他是技术狂人,而是当年娃哈哈和银鹭的成功案例,他们做商人的人,不知道剖析过多少遍。

别说现在这些技术名词,就是接下来他们找谁合作,又怎么一步步做大做强的,杨帆都知道。

只是具体技术怎么做,他当然不知道。

不过,给他提出发展的方向,这就已经足够了。

“杨老板,如果我接下来做灌装八宝粥,你觉得我是立马销售,还是再等等?”陈清渊又问。

“时代的风口很重要,如今快消品的需求还没有那么强烈,你需要沉淀技术,将技术做瓷实了。”杨帆再次负手而立的说。

陈清渊身形往后退了三步,关于市场这一块,杨帆的想法和他一致。

这令他心头涌现出来强烈的合作欲望。

纵然外资能提供国外的销路,可这一切距离他太远了。

国内的市场如今是蓝海,只要能拿下。

未来可以重新招聘人才,进发国外市场!

陈清渊咬了咬牙,当即便问:“杨老板准备投资多少钱?要多少股份?”

“投给160万,要百分之15的股份即可!”杨帆笑眯眯的说道。

他这么做是因为当时的传言,外资投了20万美刀,具体的股份没有对外透露,也有人说要了百分之20的股权。

他开出来百分之15,自然是想让陈清渊更动心。

而且当时国内实行 “双轨制”汇率体系。

1989年年初,官方年初挂牌价格 1美元等于3.73人民币,年底波动到5.3左右。

但真正的实际交易的汇率,却接近7.8。

杨帆给他160万,也已经超过20万美刀兑换人民币的最高价格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杨老板这话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