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宠妃乱政

就连皇后沈婺华,也不得不让张丽华三分。

沈皇后的宫殿里,宫女的数量越来越少,份例也时常被克扣。有宫女忍不住向沈皇后抱怨,沈皇后却只是淡淡一笑:“罢了,只要不缺衣少食,便不用计较这些。”她心里清楚,跟张丽华争这些,只会让皇帝更加厌烦自己,倒不如安安静静地读经念佛。

渐渐地,后宫里形成了一种奇怪的景象:皇后的宫殿冷冷清清,而张贵妃的结绮阁却门庭若市。妃嫔们有事没事就往结绮阁跑,要么送些奇珍异宝,要么陪张丽华聊天解闷,只为能在她面前留个好印象。

而张丽华,就像后宫里的“地下天子”。她坐在结绮阁的主位上,接受着妃嫔们的奉承,掌控着宫人的命运,甚至能间接影响朝堂的决策。她看着眼前的一切,嘴角露出一抹得意的笑容,自己从一个织席人家的女儿,一步步爬到如今的位置,靠的可不是运气。

张丽华在后宫站稳脚跟后,很快便将目光投向了朝堂。她知道,仅凭自己一个人,很难长久地掌控权力。她需要盟友,需要在朝堂上有自己的爪牙。而朝堂之上,也有人将目光投向后宫。

都官尚书孔范是个典型的阿谀奉承之徒,他深知张丽华在陈叔宝心中的地位。为了攀附权贵,他借着与孔贵嫔结为兄妹的由头,频繁出入后宫。但每次入宫,他都会带上奇珍异宝,去孝敬张丽华。

有一回,孔范听说张丽华喜欢珍珠,便花重金从西域买了一颗鸽子蛋大小的珍珠,送到了结绮阁。张丽华见了,果然十分欢喜。孔范趁机说道:“贵妃娘娘天生丽质,这颗珍珠只有您才配得上。只是如今朝中有些人,总是对娘娘说三道四,说您干预朝政,臣妾实在为您不平。”

张丽华听出了他的弦外之音,她笑着说:“孔大人有心了。那些闲言碎语,不过是些无知之人的胡言乱语,本宫懒得理会。倒是大人您,在朝堂上可要多帮本宫留意些,若是有人再敢造谣,还请大人为本宫说句公道话。”

这话一出,孔范便听出了弦外之音。他连忙躬身:“娘娘放心!臣定当为娘娘分忧,谁敢对娘娘不敬,臣第一个不饶他!”

从那以后,张丽华和孔范便成了“盟友”。

孔范之外,张丽华心中还有另一枚重要的棋子——中书舍人施文庆。

施文庆与孔范不同,他精于算计,尤其擅长理财。当时陈叔宝大兴土木建造三阁,国库早已空虚,施文庆却总能想出各种法子“创收”,深得陈叔宝的信任。

张丽华知道,要收服施文庆,得用实实在在的“利益”。

这日,施文庆正为了国库空虚的事愁眉苦脸,陈叔宝又要修建新的宫殿,可府库里的银子已经所剩无几,若是拿不出钱,恐怕会惹皇帝发怒。

就在他焦头烂额之际,宫人突然来报:“张贵妃有请大人到结绮阁一叙。”

施文庆愣了一下,他与张贵妃素来没有往来,她为何突然找自己?虽心中疑惑,他还是连忙整理了一下官袍,跟着宫人去了结绮阁。

殿内,张丽华正坐在主位上,面前摆着一张纸条。见施文庆进来,她笑着招手:“施大人来了,快请坐。”

施文庆躬身行礼后,小心翼翼地坐下:“不知娘娘找臣,有何吩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丽华将面前的纸条推到他面前:“大人看看这个。”

施文庆拿起纸条一看,眼睛瞬间亮了。上面写着几条“增收赋税”的法子,比如“严查私盐”“加重商税”“清理户籍漏税”,每一条都切中要害,若是实施,不出半年,国库定能充盈。

“这……这是?”施文庆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

“这是本宫闲来无事,想到的几个小法子。”张丽华轻描淡写地说:“大人也知道,陛下近来想修新宫殿,可国库空虚,大人想必也很为难吧?”

施文庆连忙点头:“娘娘所言极是!臣正为此事愁得睡不着觉。若是能按娘娘的法子来,定能解燃眉之急!”

“那就好。”张丽华笑道,“这些法子,大人可以拿去用。只是有一事,本宫想拜托大人。”

施文庆连忙起身:“娘娘请讲!只要臣能做到,定不推辞!”

“本宫听说,吏部尚书的位置很快就要空了。大人在朝中多年,劳苦功高,这个位置,本宫觉得很适合大人。”

施文庆猛地抬头,眼中满是震惊,吏部尚书是朝廷重臣,他从未敢奢望过这个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