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她刚浴罢,青丝还湿漉漉地垂在肩头,便兴起跳起《霓裳羽衣曲》。罗衣随着旋舞飘举如流云,浴后的体香混着温泉水汽,在殿宇间弥漫开来。她时而抬臂如托云,时而折腰似揽月,鬓边金步摇叮咚作响,与乐声相和。李隆基看得痴了,常忘了端在手中的酒杯,直待舞罢,才想起连声叫好,拉着她的手不肯放:爱妃这舞,真是看一辈子也不腻。
华清宫的温泉水每日都冒着热气,洗去了尘俗却洗不去这宫闱的奢靡。骊山上的晚霞映着相拥的身影,谁也没留意,那歌舞声里早已藏了风雨欲来的预兆。
天宝十三年,关中水旱频发,百姓饥寒交迫。李隆基担忧灾情,杨国忠却献上嘉禾谎称:“天虽多雨,却不伤庄稼。”扶风太守房琯上报灾情,反被他派御史追查问责。自此朝臣谁敢再言灾情?
李隆基被蒙在鼓里,以为天下富足,赏赐宠贵更是毫不吝啬。韩国夫人得照夜玑,虢国夫人得子帐,秦国夫人得七叶冠,皆是稀世珍宝。他赐给杨贵妃的虹霓屏,是隋朝遗物,上面雕刻着西施、赵飞燕等美人,各长三寸许,面目如生,以水晶为底,珠宝镶嵌,巧夺天工。杨贵妃随手转赠给杨国忠,引得无数人艳羡。
朝堂上下奢靡成风,贵戚们向李隆基献食,动辄上千盘水陆珍馐,一盘的花费便抵得上平民十家之产。秦国夫人与杨铦死后,杨国忠成了诸杨之首,军国大事全由他裁决。李隆基则与杨贵妃及韩国、虢国二夫人连日征歌逐舞,还常召集妃嫔、诸王及大臣观赏杂乐百戏,任百姓围观,美其名曰“与民同乐”。
他极爱音乐,所谱新曲常假托神女所授,除了《霓裳羽衣曲》《凌波曲》,还有《紫云回》《春光好》《荔枝香》等佳作。兴致来时便召乐工齐聚禁中,杨贵妃击磬,他亲自敲羯鼓助兴,或是与诸王臣下弈棋掷骰,玩得不亦乐乎。
安禄山身兼三镇节度使,又得李隆基宠信,渐渐不把宰相杨国忠放在眼里,两人嫌隙日深。杨国忠在李隆基面前屡屡进言:“安禄山威权太盛,恐为国患!”安禄山则哭诉:“臣因受陛下恩宠,遭杨国忠嫉恨,怕是活不久了!”
李隆基被安禄山灌了迷魂汤,不仅不听杨国忠之言,反而安慰道:“有朕在,你不必担忧。”他还想授安禄山同平章事,杨国忠急忙劝阻:“安禄山目不识丁,虽有军功,怎配做宰相?若下此诏,四夷都会轻视朝廷!”李隆基只好改授安禄山为尚书左仆射,赐实封千户。安禄山得知是杨国忠作梗,对他恨之入骨。
即便如此,李隆基对安禄山仍是有求必应。安禄山上奏说麾下将士出征奚契丹有功,请求破格封赏五百余名将军、两千余名中郎将,李隆基当即照准。他从京师还镇后,又请以三十二名蕃将替代汉将,李隆基不顾朝臣劝谏,依旧应允。
自认为高枕无忧的李隆基,越发沉湎声色。天宝十四年六月,安禄山又上表请求献马三千匹,每匹由两名兵卒护送,还派二十二名蕃将随行。李隆基遣使传诏:“献马可待冬日,十月你可亲自来,朕在华清宫为你凿好汤池洗尘。”
此时的安禄山早已看透朝廷腐败、武备废弛,谋反之心蓄谋已久。拜将、易将、献马,全是为起兵做准备,可李隆基竟毫无察觉。安禄山与杨国忠的矛盾日益激化,留在京师的儿子安庆宗成了他的眼线,稍有风吹草动便密报其父。
十一月中旬,安禄山、史思明召集部将,谎称接到密敕,要他入朝讨伐杨国忠。诸将谁敢不从?他当即大阅兵马,调集本部及奚契丹兵十五万人,在范阳竖起了反旗。
而此时的李隆基,正带着杨贵妃在华清宫督促工匠凿池,等着安禄山前来“洗尘”。冬日的华清宫百花凋零,黄叶遍地,他便让杨贵妃吹笛,自己击羯鼓,合奏《春光好》取乐。
宴席正酣时,一人踉跄闯入:“陛下!安禄山反了!请火速派兵征讨!”李隆基握着筷子的手猛地一顿:“不可能,定是谣言!”
杨国忠在旁冷笑道:“河北郡县已尽数降贼,北京留守杨光翔也被擒了,这还能有假?”李隆基沉吟不语,杨贵妃却插嘴道:“陛下待禄山不薄,他怎敢造反?他儿子庆宗还在京师呢!”原来她一直偷偷给安禄山送奇珍异宝,此刻还在为他辩解。
“朕也觉得是谣传,”李隆基顺水推舟,“或许是有人嫉妒诬陷。”杨国忠气得脸色铁青,却也无可奈何,只得奉命出外探查。
直到次日,河北、太原等地守吏接连报警,详述安禄山反状,李隆基才如遭雷击,那个他百般宠信的“禄儿”,真的反了!他这才慌忙调兵遣将,仓促部署防御,可早已错失先机。
华清宫的温泉依旧冒着热气,《霓裳羽衣曲》的余韵仿佛还在殿宇间回荡,可大唐的盛世,已在安禄山的铁骑声中,轰然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