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桓被困的消息传回蜀汉大营时,庞统与诸葛亮正对着沙盘推演救援路线。
“若从正面驰援,必遭魏军伏击。”诸葛亮眉头紧锁,羽扇轻摇。
庞统则沉思不语,手指在沙盘上不断比划,似乎在寻找一条万无一失的道路。
就在这时,帐门被推开,一个英气逼人的身影快步走入——
岑伯然请缨
“军师,不必忧虑!”岑伯然抱拳行礼,神色笃定。
庞统抬眼,示意他继续说。
岑伯然道:“我在临川与江夏各有一位好友,如今虽在曹魏军中效力,但他们心怀故土,不愿屈从于魏。若我能潜入城中,必能说服他们为我军内应。”
诸葛亮眼中闪过一丝兴趣:“哦?你且说说这二人的情况。”
两位内应
岑伯然微微一笑,开始讲述——
临川——苏墨
出身寒门,自幼习武,擅长用刀,性格耿直。因家乡被魏军占领,被迫加入魏军,但始终暗中帮助百姓。
江夏——韩霖
原为东吴边军小校,精通水战,善用弓弩。因东吴失守城池,被迫投降曹魏,但一直心怀不满。
岑伯然最后补充道:“他们都是有抱负的年轻人,若能将他们引入蜀营,不仅能助我们突破营救李桓将军,还能为北伐增添两员猛将。”
密谋计划
庞统闻言,沉吟片刻,缓缓点头:“好!我们就以‘引援为名,内应为主’制定计划。”
诸葛亮补充道:“我建议分三步走——
1. 由岑伯然潜入临川与江夏,联络苏墨、韩霖,确定内应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