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捷报传蜀调兵策 吴廷议盟起波澜

长史张昭出列,躬身道:“主公所言极是。蜀汉野心勃勃,如今势头正盛,若任由其发展,日后必成我东吴心腹大患。当年关羽镇守荆州,虽与我军时有摩擦,却也能牵制曹魏;如今蜀汉占据荆州一部,又在中原连胜,其势已不可同日而语。吴蜀联盟,本是权宜之计,如今曹魏虽强,却已被蜀汉牵制,我等当趁机巩固疆土,与曹魏、蜀汉三足鼎立,而非再依附蜀汉。”

张昭话音刚落,奋武校尉鲁肃便立刻反驳:“子布此言差矣!曹魏乃我吴蜀共同大敌,如今蜀汉北伐,正是削弱曹魏的最佳时机。若此时背弃联盟,蜀汉必生怨恨,一旦曹魏与蜀汉联手,我东吴腹背受敌,危在旦夕!当年赤壁之战,若无联盟,怎能大破曹军?如今蜀汉连胜,我等更应遣使通好,巩固联盟,待曹魏衰败,再图后续,方为上策。”

“鲁校尉太过迂腐!”中郎将吕蒙上前一步,沉声道,“蜀汉之人,素来忘恩负义。当年刘备借荆州,承诺取西川后归还,结果呢?若非主公出兵,怎能夺回荆州?关羽之死,蜀汉上下对我东吴恨之入骨,如今不过是因北伐需要,才暂时与我等相安无事。一旦北伐成功,他们定会转头攻打东吴,报荆州之仇!”

“吕中郎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鲁肃据理力争,“曹魏占据中原,国力远胜吴蜀之和。若蜀汉北伐失利,曹魏必转头南下,先灭东吴,再取蜀汉。唇亡齿寒的道理,难道诸位忘了?如今蜀汉连胜,正是我等坐收渔利之时,遣使通好,既能让蜀汉安心北伐,又能趁机收取荆州民心,扩充实力,此乃两全之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大殿内争论不休,张昭、吕蒙等人主张背弃联盟,静观其变,甚至暗中联络曹魏,以求自保;鲁肃、诸葛瑾等人则坚持巩固吴蜀联盟,共同对抗曹魏。孙权听着双方的争论,心中更是犹豫不决。

他深知鲁肃所言有理,曹魏乃是最大的威胁,一旦联盟破裂,东吴必将陷入孤立。可张昭与吕蒙的担忧,也并非没有道理。蜀汉如今势头正盛,若真能北伐成功,一统天下,东吴确实难以自保。更何况,荆州民心始终向着蜀汉,关羽的威望如同一道无形的屏障,让东吴在荆州的统治始终不稳。若蜀汉日后以“收复荆州”为名,出兵江东,东吴又能抵挡多久?

“够了!”孙权猛地一拍案几,制止了众人的争论。他站起身,走到殿外,望着长江的方向,神色复杂。当年与刘备煮酒论英雄的情景,赤壁之战的火光,荆州之争的厮杀,一幕幕在眼前闪过。

“荆州民心不附,蜀汉势大,联盟若存,恐养虎为患;联盟若破,又恐唇亡齿寒。”孙权喃喃自语,心中陷入了两难。他转头看向身后的侍中胡综,问道:“胡侍中,你可有何高见?”

胡综躬身道:“主公,依臣之见,联盟可暂不破裂,但需暗中防备。可遣使前往蜀汉,祝贺其北伐大捷,同时提出共同夹击曹魏的提议,试探蜀汉态度。若蜀汉愿意与我东吴平分中原,则可继续联盟;若其态度傲慢,不愿分权,则需早做打算,暗中联络曹魏,以备不时之需。”

孙权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点头道:“此言甚合我意。便派诸葛瑾为使者,前往蜀汉汉中,面见诸葛亮与庞统,一则祝贺大捷,二则商议夹击曹魏之事,务必探清蜀汉的底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