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皮兽骨:鞣制过的沙狼皮、晶甲蝎壳、某种大型蜥蜴的鳞甲被挂在木架上,旁边堆放着各种锋利的爪牙和粗壮的兽骨。
药材矿石:晒干的戈壁特有草药(如止血的“沙棘根”、驱虫的“苦艾草”),以及大小不一、品质各异的阴煞石被装在藤筐里,是摊位上最常见的交易品。
吃食住宿:几个简易的棚子下,摆放着低矮的桌椅,售卖着烤肉、肉汤和一种灰褐色的面饼。几间门口挂着褪色布幡的石屋,写着“宿”字,显然是供旅人歇脚的地方。
来往的行人不少,大多穿着耐磨的粗布或皮甲,风尘仆仆。有体格健壮的猎人扛着猎物归来,有穿着统一服饰、押送着满载矿石藤筐的矿工队伍,也有和林越一样背负行囊、眼神警惕的独行旅人。整体氛围粗犷、务实,带着戈壁生存者特有的坚韧与警觉。
林越边走边看,心中的疑惑更甚:此地周围百里皆是荒芜戈壁和险恶岩山,并无绿洲或大型猎物群,为何会形成如此规模的镇子?
他的目光落在路边一个相对干净的露天摊位上。摊位由几块木板搭成,上面摆放着一条条黑红色的肉干和一摞摞灰褐色的面饼。一个中年汉子正低头整理着晾晒在架子上的肉条。他皮肤黝黑粗糙,布满风沙刻痕,面黄肌瘦但骨架粗大,肌肉结实,显然是常年劳作的痕迹。个子不高,气息沉稳,林越一眼便看出是气芽境初期的修为。
汉子感觉到有人驻足,抬起头,露出一张饱经风霜但眼神还算和善的脸。他看到林越年轻的面孔和陌生的装束(林越的衣服昨夜沾染狼血,虽简单清理过,但仍有痕迹和破损),咧嘴一笑,露出被旱烟熏黄的牙齿:
“小兄弟,赶路辛苦了吧?来点‘岩驼肉干’?顶饿耐放!还有咱赤砂镇特产的‘沙棘面饼’,用戈壁沙棘籽磨粉混着黍米做的,管饱!再来碗热肉汤驱驱乏?”
林越摸了摸早已空瘪的干粮袋,腹中确实饥饿。这摊子看起来还算干净,食物也符合戈壁特色。他点点头,在一张低矮的木凳上坐下:“劳烦老板,肉干、面饼各来一些,再来碗肉汤。”
“好嘞!”老板动作麻利,很快切了一盘深红色、纹理粗糙但散发着诱人肉香的岩驼肉干,拿了两块厚实的灰褐色沙棘面饼,又盛了一大碗热气腾腾、漂浮着油星和碎肉的骨头汤放在林越面前的小木桌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