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窃取”并试图贩卖的那份“情报”,则通过锦衣卫的渠道,作为重大战备动态,被加急送往北岸军前。这份情报,与小豆子这个“叛逃宦官”的罪名一起,成为了燕军决策的重要参考。
---
白沟河畔,燕军大营。
朱棣拿着那份由南京锦衣卫系统“破获”并转送来的情报,以及关于小豆子事件的简单说明,眉头紧锁。他召来了道衍(姚广孝)和几位心腹将领。
“诸位怎么看?”朱棣将情报递给众人传阅。
道衍仔细看了许久,枯瘦的手指捻着佛珠:“李景隆后方空虚,辎重位置暴露……此情报若属实,确是扭转战局之关键。只是……来源蹊跷,一个贪财的小宦官,能有这般见识?”
一员将领粗声道:“管他怎么来的!和尚,这上面画的营盘位置,跟我们哨探摸回来的大致不差!我看可信!大将军(朱能),王爷,给我一支精骑,我连夜渡河,端了他的老巢!”
朱棣目光锐利,看向一直沉默的朱能。
朱能沉吟道:“王爷,情报确实诱人,但亦可能是诱饵。不过,结合近日哨探和李景隆用兵习惯来看,此情报……有七分可信。末将以为,可以一搏!”
最终,朱棣做出了那个改变历史进程的决定。他亲率精锐,利用夜色掩护,绕开李景隆重兵布防的前沿,如同匕首般直插其心脏——后勤辎重营地。
火光冲天,杀声震地。李景隆号称六十万的大军,因后勤被毁,军心瞬间崩溃,指挥系统陷入混乱,最终一败涂地,仓皇南逃。白沟河之战,以燕军奇迹般的大胜告终。
---
值房内,亦失哈的手指终于从那个名字上移开。窗外操练的号子声不知何时已经停了,只剩下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
小豆子死了,成了这场巨大胜利背后,一个无人记得的、微不足道的注脚。他用他的贪婪和愚蠢,完美地扮演了亦失哈需要的那个“公开传递者”的角色,用自己的性命,洗清了这份关键情报身上一切可能指向真正策划者的嫌疑。
亦失哈端起已经凉透的茶,抿了一口。茶汤苦涩,却让他心神格外清明。
白沟河的荣耀归于燕王,归于冲锋陷阵的将士。而他,要的从来不是台前的风光。
他铺开一张新纸,蘸饱了墨,开始重新誊写名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