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个月船队就要出发了。”郑和道,“这次我们要在满剌加设立官厂,常住人员。往后海外的消息,传递起来会更快些。”
亦失哈从袖中取出一本小册子:“这是我整理的密码本,海上陆上可用同一套密语联络。重要消息,可交由各地镇守太监通过驿道传递,比商船要快上许多。”
王景弘接过翻看,赞叹道:“这套密码设计得巧妙。用《洪武正韵》的字序做密钥,即便被人截获,也难破译。”
“陆上也有陆上的难处。”亦失哈叹道,“各地藩王、镇守总兵、地方大员,盘根错节。有时查一条线,牵出的何止十人百人。”
郑和若有所思:“海上虽说风波险恶,但终究是明面上的危险。陆上这些暗涌,才最是伤人。”
“不错。”亦失哈点头,“上月查个私通倭寇的案子,险些牵扯到南京守备太监。若不是及时收手,只怕要掀起大波澜。”
王景弘皱眉:“这些人手眼通天,你们在查案时,务必小心。”
“所以更需要海上的消息。”亦失哈道,“有时陆上查不到的,海外反而能寻着踪迹。若是能确知程济等人的下落,许多事情就好办多了。”
郑和走到窗前,望着太液池的粼粼波光:“皇上对海外之事极为关注。每次下西洋,都要亲自过问沿途风土人情。我总觉得,皇上要找的,不止是程济这些人...”
亦失哈沉默片刻:“我明白。海外寻踪,事关国本。陆上肃清,亦是如此。”
三人陷入短暂的沉默,各自思量着这话的分量。
“船队这次要在海外停留更久。”郑和打破沉默,“预计两年后才能返航。这期间,陆上的事就全靠你了。”
亦失哈郑重拱手:“必不负所托。”
王景弘从柜中取出一卷画轴展开,是一幅精细的东南沿海图:“我们在琉球、暹罗都安排了人手。这是联络点和暗号,你收好。若有紧急消息,可通过这些渠道传递。”
亦失哈仔细记下,然后道:“我在南京、泉州、广州也设了几个点。海上回来的弟兄若有需要,可去这些地方求助。”
郑和满意地点头:“如此甚好。海陆相济,方能周全。”
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一个小太监在门外禀报:“郑公公,工部宋大人求见,说是宝船修缮的事。”
郑和扬声道:“请宋大人在前殿稍候,我这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