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回洛阳整治

冀州的百姓们目睹着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心中涌起无尽的自豪之情。他们对杨云的敬爱与日俱增,对他的决策更是深信不疑。只要是丞相所言,那必定是正确无误的。

百姓们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自从织布机被发明出来后,他们再也不必为衣物短缺而烦恼。然而,由于原材料供应有时难以满足织布机的高产需求,衣物的产量偶尔会受到限制。

水泥路的铺设给商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如今,商队出发时轻松自如,道路平坦而宽阔。整个天下的商会都公认冀中地区是最佳之地,一旦进入冀州地带,就意味着路程已经完成了近一半,而利润却能翻倍有余。

这使得冀州的商业异常繁荣。来自天南海北的各种货物在这里汇聚,应有尽有。不仅有中原各地的商人,甚至还有来自西域的客商。

至于冀州至巨鹿的这一段铁路,杨云主要将其用于货运,几乎没有安排客运列车。此外,为了未来的发展,铁路的轨距都已经妥善安排为标准1435mm。

在饮食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鸡蛋已经变得非常普遍,几乎每家每户都不缺。而且,人们对于那些快要坏掉的鸡蛋,也找到了其他的吃法,比如制作咸鸡蛋、咸鸭蛋等等。

此外,食物的存储方法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有很多传统的土办法,例如打一口水井,将未吃完的食物放在水井中,这样可以起到一定的储藏作用。(我小时候就亲身经历过这种方法,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尝试过)

现在,人们隔三差五就能见到荤腥,这与 10年前相比,差距实在是太大太大了。仅仅不到 20 年的时间,变化就如此之大,这无疑导致了冀州人口的爆炸式增长。同时,由于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婴儿的死亡率也大大降低。

杨云有自信在五十年内,能够让全天下的人都像冀州一样,家家户户每餐都能有鸡蛋可吃。

他的马车行驶在冀州宽大的水泥路上,每一条道可谓是人山人海,冀州的百姓都不舍得这位为百姓奋斗的丞相。

“丞相!还要再来啊!”

“丞相!我们等你回来。”

每经过一处杨云都没有摆架子,都是出了马车与他们挥手示意结束后才上马车。

单单是一个冀州走的就无比艰难其他地方更是如此。天下都因杨云做出了变化,百姓得知都是出城相迎。原本半个月的路程活活走成了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