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旅,钟伟部。作为军区总预备队,继续高强度整训,重点演练步炮协同与攻坚战术。随时准备向最关键方向机动。”
“第三旅,许友部。巩固蓬莱、黄县、莱阳、栖霞根据地,并向掖县、平度发展。许旅长,你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利用控制烟台、威海部分港口的优势,尽快建立起可靠的海上秘密交通线,为军区获取更多外部物资。”
“第四旅,吴可华部。以费县、滕县、峄县为基础,向临沂方向稳步推进,拔除沿途据点。”
“第五旅,梁初部。你们的任务最明确,也最繁重。不间断地对津浦线进行破袭作战,扒铁路、炸桥梁、毁公路、打掉护路的炮楼。要让这条鬼子的交通大动脉,彻底瘫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六、第七、第八旅,周锡汉、王晋山、聂峰智部,作为第二阶段攻势的主力,目前主要任务是整训和剿匪,巩固新区,同时协助兵工厂向山区转移重要设备,防备日军空袭。”
陈榘部署完毕,看向张百川。
张百川接过话:“各部的任务都清楚了。我要强调两点:一,大兵团作战,纪律是第一位。旅、团级指挥员,必须牢牢掌握部队,你们的指挥位置在团部、旅部,不是在突击队里,我要的是你们运筹帷幄,不是匹夫之勇,二,步炮协同、通讯联络,是下一步训练和作战的重中之重。肖主任送来的新电台,要尽快形成战斗力。”
谢福治政委最后开口,语气沉稳:“同志们,司令员的部署,是经过军区党委深思熟虑的。我们要建设的,是一个打不垮、拖不烂的根据地。军事斗争是支柱,但经济建设、群众工作同样重要。薛桥、曾大山同志负责的经济工作要抓紧,春耕生产、商贸恢复、货币稳定,一样都不能松懈。只有根据地强了,我们的部队才能无后顾之忧地去打仗。”
会议结束后,各位将领领命而去,指挥部里只剩下张、谢、陈、肖四人。
肖桦揉了揉眉心,笑道:“司令员,你这部署一环扣一环,鬼子怕是要睡不着觉了。”
陈榘接口:“尤其是对津浦线的持续破袭,这是打在鬼子的七寸上。华北日军物资转运,很大程度上依赖这条铁路。”
谢福治看向张百川:“司令员,我总觉得,冈村宁次上次吃了亏,不会就这么算了。他肯定在酝酿新的动作。”
张百川缓缓道:“他当然不会。所以我们才要抢时间,抢在敌人新的围攻到来之前,把我们的根据地打造得更坚固,把我们的拳头练得更硬。通知敌工部,加强对济南、徐州,乃至北平、天津方向的谍报工作,我要知道鬼子任何大规模调动的迹象。”
几天后,鲁中兵工厂所在的隐蔽山谷。
机器轰鸣声取代了往日的寂静。新运到的机床正在安装调试,德国顾问霍夫曼和奥托·施耐德围着设备,用德语夹杂着生硬的中文,兴奋地比划着。李师傅带着一众技工,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新机器的操作。
“了不起,真是了不起的精度,”霍夫曼抚摸着一台崭新的镗床,对陪同视察的张百川、谢福治等人说道,“有了它,我们自产山炮的炮管寿命和精度,至少能提升三成,”
赵明诚和马宝山也在一旁,汇报着矿区的最新进展:“司令员,铁矿和煤矿的产量都在稳步提升,按照霍夫曼先生提供的配方,我们冶炼的特种钢材样品,性能已经接近进口货了。”
张百川仔细查看了新下线的“鲁造一式”75毫米山炮和堆积如山的炮弹,满意地点点头:“很好,就是要这样,一步一步,把我们的家当置办起来。不仅要能造枪造炮,将来,飞机、坦克,我们也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