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又发错位置了鈤。。。。

中丹田,降宫洞天,人体胸部膻中穴,潜于人心之中,乃是心房洞天,可垂钓源源不断的元精之力,洗练体魄,神化筋骨,神体迎来二次蜕变与进化。

《悟真篇》中有云:“阴阳两齐,化生不已。若缺其一,则万物不生。”故有‘孤阴不自产,寡阳不自成’。阴阳相合,天地氤氲,方有万物化生。人能炼之,可超脱生死。

人体以肾为引,生金之本,性命之根,有窍通于舌下。常生神水,左曰金津,右曰玉液,下灌丹田,丹田既满,流传骨髓;骨髓既满,流传血脉;血脉既满,卜传泥丸宫,反归于肾,如日月循环,死后金水凝而为玄珠。

自古炼内丹即为炼气。气之所以养形,盖于五脏六腑之间,因七情而敛散,故发于五岳四渎之上,有六气之变,能清浊以无余,湛然寂如,固山水之渊,非六气可得而取也。青龙之气,如祥云衬月;朱雀之气,如朝霞映水;勾陈之气,如黑风吹云;玄武之气,如腻烟合雾……

老子所谓“抱一”的“胎息”之数,

大则一日结一万三千五百息之胎,小则十二时型八万四十里之气,故曰夺天地一点之阳,采日月二轮之气--《修真十书玉隆集》

养先天之神,谓之修性。养先天之炁,谓之修命。

虚无者道之体,冲和者道之用。人能如此,道庶几矣。太上曰:道生一。道何之有?虚而已。无极之先,混混沌沌,只是一虚,然至虚之中,一炁萌动。

一生二。一炁动化为阳,静化为阴,天地生矣。其在人身,即微茫之中,一觉而动,炁机往来,动而流行者为阳为炁,静而凝聚者为阴为精。

二生三。若无真意主之,则阴阳散乱,无由生人而成道。可见阴阳二炁之间,甚赖元神真意主持其中。

三生万物。由此一阴一阳,一动一静,炁化流行,主宰如故,而万物生生不穷。

道为无极,一为太极,二为阴阳,天一地二合而成三。元始虚无一炁化生阴阳,万物之生即阴阳为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