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主任当场就拍了板:“王大姐,这味道确实好!就这么定了,以后每天往我们招待所送二十个。”接着,他又细致地安排了后续事宜。本来这种采购都是按月结算货款,但张主任细心又体贴,他或许是从旁人口中,或许是从家中的简朴景象里,看出了王大姐家庭的不易,知道她急需钱给儿子买药治病,便特意关照道:“结算方式就给您定为日结吧,每天送完蛋就把钱结清,您用钱也方便些。”
这番话像一股暖流,瞬间涌遍了王素芬的全身。她没想到不仅合作谈成了,还遇到了这样一位体恤民情、雪中送炭的好领导,心里充满了感激与希望,连连道谢,感觉肩上的担子都轻了不少。张主任还特意找到村支书,笑着说:“你们村王素芬的手艺好,这样的个体经营要支持,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随便赶人了。”
这话很快传开了,原来对个体经营有偏见的一些干部,态度也开始转变。王素芬去镇上卖茶叶蛋时,再也没人驱赶她,还有人主动跟她打招呼:“王大姐,今天的茶叶蛋还有吗?给我来两个。”
林薇又帮王素芬想了很多办法:用油纸做成小包装,方便顾客携带;开发了辣味、五香两种口味,满足不同人的喜好;还联系了公社的食堂,让他们也代销茶叶蛋。
一个月后,王素芬不仅还清了三十多块的债务,还有了稳定的收入。建军的病情也有所好转,在中药调理和适当康复训练下,已经能靠着拐杖下地行走了。
为了感谢林薇,王素芬特意请人做了一面锦旗,上面绣着“恩重如山”四个大字,亲自送到了宋家。王淑芬捧着红绸锦旗上门时,赵金凤撂下手里的面盆就往院外跑,双手接锦旗的架势像捧着宝贝,指腹反复蹭过“恩重如山”四个金线绣字。她拽着王淑芬不肯让走,见着邻居路过就拔高嗓门喊:“快瞅!这是素芬给俺家秀兰丫头送的!秀兰丫头帮她挡横、卖茶叶蛋,还帮建军申请补助,可不是瞎忙活!”说着就把锦旗往堂屋正墙钉,钉完又退两步眯眼端详,但凡有人问起,就把林薇的好事掰开揉碎了说,眼角皱纹挤成一团,那股子骄傲劲儿,恨不得让全村人都知道自家丫头心善又能干。
更让林薇高兴的是,通过张主任的帮忙,王素芬给建军申请到了残疾补助,每个月能领到十块钱的补助金。虽然不多,但足够支付建军的日常药费,也让这对母子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
一天晚上,楚瑶坐在院子里纳鞋底,看着林薇给刚孵出的小鸡喂食,突然开口说:“薇薇,我发现你变了。”
林薇愣了一下,手里的小米撒了一地:“哪里变了?”
“以前的你,虽然也善良,但不会为了一个陌生人做这么多。楚瑶放下手里的纳鞋针,指尖还捏着半截青麻线,目光落在院角正给小鸡撒米的林薇身上,声音里带着几分感慨和温软:“还记得你刚跟我们住一块儿的时候,虽说也和善,可总像隔着层啥——那时候看乡亲们帮着盖房,吃冷饼子喝稀粥,你也就是站在院角皱着眉,顶多跟我念叨两句‘心里不落忍’,没想着真要跑趟镇上找猪骨头、熬热汤;头回见着村里老人挑水吃力,你也只是站在边上看着,没像现在这样,会主动上前搭把手,还想着下次帮人把水缸挑满。可你看看现在,见着王素芬被人欺负,你敢直接站出来跟售货员对峙,怕她没药钱,不仅帮着卖茶叶蛋,还特意学了方子给工人们加餐,连她儿子申请残疾补助的事,你都记在心上,跑前跑后托人打听;前几天张婶家孩子发烧,夜里没处找医生,还是你揣着红糖和退烧药送过去,守到后半夜才回来。你以前总说‘各人有各人的难处,顾好自己就成’,可现在呢?你心里装着的,早不是只自己的日子了——你会为别人的苦掉眼泪,会为帮上别人的忙真心高兴,这才是真的把心扎进了咱们这烟火气里,比以前热乎多了,也有人情味儿多了。”
林薇蹲下身,捡起地上的小米,嘴角慢慢扬起笑容:“也许是被这里的生活改变了吧。”
是啊,她想,在这个物质匮乏但人情温暖的年代,她学会了珍惜身边的人,学会了感恩别人的帮助,更学会了用自己的能力去照亮别人的生活。就像王素芬的茶叶蛋,虽然不起眼,却能在寒冷的日子里,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
月光洒在院子里,给地上的野菊花镀上了一层银辉。厨房里,新煮的茶叶蛋散发着浓郁的香气,飘出院子,飘向远方,像是在诉说着这个冬天里,关于善意和温暖的故事。
而这一切,都只是开始。未来的日子里,还会有更多的温暖,在这片土地上慢慢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