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宋记初心

冲突在林薇提出“合作社”模式时,彻底爆发了。

“什么社?”宋卫国放下饭碗,眉头拧得紧紧的,手里的筷子还沾着米粒。

“合作社。”林薇往前坐了坐,语气很认真,“就是咱们统一收乡亲们的特产,按品质定收购价,然后统一包装、统一贴‘宋记’的牌子卖,赚了钱按比例分给大家。这样乡亲们能多赚钱,咱们超市的货也更有特色。”

“这不就是倒买倒卖吗?”宋卫东猛地站起来,椅子腿在地上刮出刺耳的声响,“前几年还抓投机倒把呢!现在政策虽然松了,可太过招摇,万一出点事咋办?别忘了肖依然是怎么跑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楚瑶赶紧接过话,声音很稳:“卫东哥,现在不一样了,改革开放鼓励搞个体经济,咱们帮乡亲们卖特产,是带动大家一起赚钱,不是投机倒把。上次去县里,工商局的同志还说,支持咱们发掘本地特色呢。”

“支持?”宋卫东冷笑一声,“真出了事,谁来担责任?咱们家好不容易把超市做起来,别再惹麻烦了。”

一直坐在角落里抽烟的宋老实,终于敲了敲烟袋锅,烟灰簌簌落在地上:“都别吵。薇薇,你把话说仔细点,这合作社到底咋运作,咋保证乡亲们不亏,咱也不亏?”

林薇深吸一口气,平复了情绪:“张婶的酸菜,在村里换东西,一斤顶多换五毛钱;咱们装在玻璃罐里,贴好标签,能卖到一块二一斤,除去罐子的成本,给张婶八毛钱一斤,她能多赚三成。赵奶奶的辣酱、孙大爷的野菜干也是一样,咱们不赚黑心钱,定价透明,每一笔账都记清楚,该给乡亲们的一分不少。”

她扫过在座的人,眼神很坚定:“这样一来,咱们超市有了别家没有的特产,乡亲们能多赚钱,这不是两全其美的事吗?”

楚瑶补充道:“而且咱们可以打响‘宋记’的牌子,以后大家提到宋记,不只是知道有超市,还知道有好吃的酸菜、辣酱,慢慢就有了名气,生意才能做长久。”

王有亮摸着下巴,若有所思:“这路子倒是可行,就是得立好规矩——不是所有特产都要,得挑品质好的、产量稳的,不然砸了‘宋记’的招牌,反而不好。”

让人没想到的是,最先想通的,居然是之前一直嘀咕的赵金凤。

第二天清晨,林薇刚打开超市门,就看见赵金凤站在门口,手里抱着一个青花瓷坛,坛口用红布盖着,系着麻绳。老太太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身上穿的还是过年时的蓝布褂子,看着有些紧张。

“妈,您怎么来了?”林薇赶紧让她进来。

赵金凤把坛子往柜台上放,坛底还垫着块布,怕刮花了柜台:“这个...是我腌的咸鸭蛋,腌了四十天,蛋黄流油,街坊邻居都爱吃。我琢磨了一晚上,你说的合作社,俺想试试...这咸鸭蛋,能卖不?”